2017-08-14 10:44 来源: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社交 衡量社交产品的好坏可以从用户连接的数量、频数来衡量,因此社交产品的重点就在于建立连接并强化连接。 智人(我们)属于社会性动物的一种,由于智人出众的社交能力,使智人在众多人种中胜出。社交的偏好是进化带来的一种功能性需求,后逐渐演变为情感性需求。通信工具的出现一开始是为了解决功能性需求,后通信工具的普及,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情感性的需求愈发重要。 社会物理学假设人是社会性的原子,从这个角度抽象,社交即:原子之间的关系(连接)。 互联网的工具属性,将用户原有需求释放聚合,将线下原有场景下的关系链映射至线上。关系链随着场景不同而动态变化,同样的两个人在某一场景下的强关系链,转换到另一场景下可能变为弱关系链。产品的目的是关注当前场景下用户的社交需求,更有效率更低成本的帮助用户实现目的。同时,连接的数量、频次、强度决定社交系统的质量,需要基于人性的产品引导。 从这个角度看,社交产品需要解决两点问题:建立连接、强化连接。 建立连接 主要指陌生人社交,即如何搭讪。产品需要搭建社交场景,建立社交语境,引导互动。场景、语境的建立基于共性的基础,将有同样需求、同样特征的人群聚集在一个产品环境下。进一步提供互动理由,降低初次连接成本。 社交场景和语境很典型的产品之一要属星座城。星座城是MONO团队的另一款产品,用户定位非常精确——相信星座学的人群。每日星象-星座合盘-互动社交,从工具到社交,产品链处理的很顺畅。工具属性带来流量和平台粘性,社交属性带来时间上粘稠度。所有垂直社交产品都绕不开微信和QQ的冲击,星座城本身的工具属性增加了用户迁移成本。星座学类似宗教,靡靡中的力量引导用户去相信,也有更多的话题从星座展开。 派派、抱抱这两款产品为初次社交提供了多样化的互动玩法,atv,解决了第一句聊什么的问题。 探探、nice通过貌似随机的共性推荐,连接两个用户,互动初始基于明确的相互有好感。 强化连接 包括连接频次、连接深度。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发展降低了工具层面的互动成本,从文字、图片、语音、视频、VR逐渐进化,信息的时效性、承载力逐渐增强。 信息从表达-传递-消费-互动形成闭环,正反馈回路的形成在于更多样化的表达、更低成本的互动,从而提高连接频次。 更多样化的表达,需要建立更多的社交场景,主动制造互动话题。有效的信息组织,增加互动接触面。朋友圈的信息流定位于碎片化的生活场景,每个人都是信息流的中心,每条信息都是一个的话题,碎片化的话题带来更多互动的接触面,更多的话题从话题之间衍生。 更低的互动成本指的是社交层面,让用户不用过于纠结的表达信息,最有效的方式在于使用非文字性的信息,信息越轻度,互动行为越简单,互动频次也会越高。赞是最轻度的信息,简单的点击即可完成一次互动,几乎为零的操作、选择成本。表情是浓缩的信息载体,所承载的信息更加丰富,准确说承载的是一种情绪。 智人的语言相对其他物种,除了可以表达客观的信息,更可以表达有关自己的信息,表达情绪。所有社交产品解决的都是用户的情感需求,传达情绪增加关系链的粘性,在时间维度上沉淀情绪,用户的自我存在在产品上得到延伸,增加产品的粘性。 小恩爱是一款垂直社交领域的独角兽应用,用户定位于恋爱中的情侣。情侣之间有很强的情感表达的需求,j2直播,产品的核心在于提供情绪表达的契机,用轻量化的信息承载情绪,提供私有空间沉淀情绪。提炼人群特有的心理需求,转化为情绪输出。小恩爱的情绪处理:标签化的状态、发送距离、叫醒,辅助传达特有的小情绪。小姨妈,提供关心的契机。纪念日,时间力量,浓缩的情绪载体。日记本,记录情绪点滴。 以上从原子结构层延伸概述社交产品的关键点,产品形式只是解决方案,底层定位不同,场景需求不同,所需要解决的问题侧重点也不同。 本文由 @归一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