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任何事情要考虑全面,逻辑链条清晰。 对产品经理来说,想出牛逼的点子只是副业,怎么把产品流程的设计顺利圆满没有遗漏地完成才是天职。 比如,作为电商产品经理,除了正常购买流程,每个环节的错误页面有补全吗?每种问题的处理情况想到了吗?遇到网络信号不好时界面会是如何的?用户没登录、没绑定支付、没支付成功的时候交互如何?用户登录失败、绑定失败、支付失败的交互又是如何? 所以,这可能是你初步想象到的正常页面逻辑: 这可能是实际的页面逻辑: 这其实是做产品时最常忽略的事。 2. 满足需求的功能 >> 优质用户体验 产品经理如果看到一些很炫的 APP,尤其一些很炫又相对比较成功的 APP,会误认为它们的成功完全归功于用户体验。 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包含交互、视觉在内的用户体验,开奖,在用户需求尚未满足前,都是废物。满足用户需求是 1,而用户体验是可以在 1 后面添加的 0. 我见过 3D 效果做得简直像科幻片里的特效的 APP,同事用手机给大家演示,所有人都赶过来围观。这个 APP 有用吗?有用,但只有一个用途,就是拿出来让大家围观... 再举个例子,你看看淘宝的页面: 你如果是信奉极简主义,恨不能把主页改成这样: 当然,逼格高了,感觉用户视觉上舒服了。但你作为用户来用的时候,会发现特别难用,无从下手。作为大而全的电商网站,更多信息展示显然是比界面简洁更重要的。 所以永远记得,先满足需求,再考虑加特效,duang duang 什么的。 3. 理解需求背后的原理和原因 产品经理很多时候是需求承接方,有时需求来自老板,有时需求来自同事,有时需求来自用户。这时候,一定要分清一件事情,这件事情是非常非常容易被搞混的,就是:他们给你的是明确无误的需求还是只有实际的方案! 比如,老板的需求可能是这样的: 给我做个客户端实时记录美甲师 GPS 的功能来。 作为忠贞不二的员工你可能就落实去了。但实际上,你需要搞明白老板为什么这么做。在再三的追问下,老板可能就告诉你他的原因是: 因为美甲师经常会为了奖励刷单,也就是不出门让朋友来下单。GPS 用来帮助判断这个。 所以你理解了老板的需求,那么下一步做的时候就清楚了:要查美甲师是不是刷单,没有必要实时做记录,这样增加美甲师端的流量消耗,也增加了服务器的负担。正常的接单时间都会大于半小时,因此完全可以将功能改成: 每半小时记录一次美甲师的 GPS。 任何人(包括用户,严格说尤其是用户)给你提需求时,有时候只是根据自己的需求拍脑袋想了一个方案建议你做,但作为产品经理,要做的是理解其背后真正的原因或者原理,转化为更合适的产品方案。 4. 有写文档或者做记录的好习惯。 大公司会有详尽的文档撰写要求,但初创团队和小公司考虑到效率问题都很少有写文档的习惯。 许多人会觉得口头表述和口头确认是初创时期自然而然的工作方式,实则不然。即使最粗糙的产品功能说明文档、交互文档和需求文档,都要比任何事情全靠口头解决要好。文档和记录是规范产品研发的重要参考,是当大家有了争执可供确认的凭证,atv,以及最后产品版本验收的查验标准。 半个月后,没人记得现在做的这个功能当初为什么决定要做,像这样尴尬的问题就不会出现。 我平时用的记录工具都很常见,供参考: Evernote :会议/讨论的记录;零散想法/点子;脑图 Keynote (PowerPoint) :交互;用户体验的想法 Sketch :交互 Numbers (Excel) :数据/信息的结构 5. 考虑将来可能的变化。 除了空间维度上要考虑更多情况,在产品方面,还要考虑时间维度上的状况。 包括但不限于: 版本的命名和意义(不要让用户困惑) 版本的更新周期(不要让用户觉得烦) 强制改版的情况(旧的功能无法使用。强制改版显然不宜太频繁) 将开发功能的预备(与技术沟通未来将开发的功能,提早在代码层面有所准备,以防经常做太多改版) 提前考虑埋点的情况(用来做用户行为分析) 要上 App Store 的应用,在做以上这些考虑时,一定要把审核时间算上 6. 正确地完成事情,是衡量产品经理称职与否的标准。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