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型产品从诞生那一刻起,它的价值和边界都是非常确定的。而B型产品有太多的方式来诠释“产生多巴胺”这一价值了,毋庸置疑,B型产品对创新能力的要求非常高。 3.所有抢占用户时间的产品都是其竞争对手 B型产品的竞争对手不仅仅是同类产品那么简单,它的竞争对手是所有能抢占用户时间的产品。根据企鹅智库最近发表的王者荣耀深度调研报告显示,接近半数的女性玩家减少了看剧的时间来玩游戏。而之前也有人分析过,2017年上半年电影市场的凋零,跟王者荣耀也有莫大的关系。 天花板: 1.大部分产品受限于受众用户规模,但理论上只要足够吸引人,是可以突破受众用户的 因为是内部触发,所以不存在触发频次这一说。所以能限制B型产品用户规模的,就只有受众用户了。比如有的人是重度游戏,有的人从来不玩游戏。有的人喜欢看电影,而有的人更喜欢看小说。但这也不是绝对的,王者荣耀就给我们上了一课:企鹅智库发表的王者荣耀深度调研报告显示,54%的男性用户是第一晚MOBA类游戏,这个数字在女性用户中更是达到了80%。 2.用户对未来多巴胺产生的预估多少,决定了他付费意愿有多强 B型产品一般提供免费入门的多巴胺售卖,如果想要更多则需要付费。比如游戏的内购,音乐视频的VIP会员,还有动漫小说的付费解锁下一章节。而用户付费意愿则来自其对未来多巴胺产生多少的预估,比如在王者荣耀里,大多数男性会为了变强和尝鲜付费,而女性则有相当多的人选择为了皮肤而付费。虽然具体原因有所不同,但都是基于当下环境判断付费操作对未来的多巴胺产生有很大的帮助之后才做出决定的。 AB型产品 – 开始是为了完成目标,但部分用户会产生依赖案例: 社交:Facebook,朋友圈 社区:知乎、Instagram、小红书、抹茶美妆、宝宝树、36kr、虎嗅 特点:1.用户刚开始使用产品是出于外部需求,但随着时间流逝,部分用户转变为内部触发 Facebook和微信(朋友圈)刚推出的目的是提供一个朋友之间交流的平台,慢慢的这成为了大家情感的寄托,每天不刷几下就感觉没有融入这个社会。 知乎、小红书、抹茶美妆这类产品,用户刚开始用它们来解决外部需求,比如知乎来搜索答案,用小红书来查询产品评价,抹茶美妆用来学化妆。但过一段时间之后,部分用户转化为核心用户,每天都会主动打开几次。 2. 隐性需求不仅局限于人们对多巴胺的渴望 仔细分析这类产品内部触发的动机,并不是单纯的消费时间娱乐,而是因为这些产品帮助用户更好的满足了一些隐性需求。 朋友圈帮助人们建立了一个跟朋友互动的平台,可以随时利用碎片化时间了解朋友的动态,点赞回复分享并发表自己的观点。这些行为的背后本质上都是为了「拉近自己与群体的距离,让自己融入一个群体之中」。 大部分人是把知乎当做工具来用,用来搜索一些专业知识或者从搜索引擎导过去。实际上,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天天泡在知乎上,属于知乎的核心用户。刷一下关注人的feeds,或者看看有没有一些问题自己能够回答。这类用户共同的特征是:受过高等教育,偏向用理性和科学的思维来看待问题,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以及个人品牌意识。他们认为这种行为对他们来说是有意义的,是认可的一种价值观,并享受这种行为反馈回来的荣誉感和满足感。知乎也的确给了他们这样的一个平台:「帮助他们在自己认同的价值观上走的更远」。 抹茶美妆是一款主要教女生学化妆的APP,很多人下载也是因为自己刚好有这方面的需求。女生学习化妆的高峰期是在大一下学期和大二上学期,一方面高中“外貌不重要只看成绩”的想法已经消失,另一方面外部诱惑逐渐增多。比如开始暗恋某个男生,上铺的室友越来越好看,这些都属于外部触发让她开始考虑学习化妆。就像其他AB型产品一样,过一段时间也会有部分用户转化为内部触发,变成核心用户。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