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微博为什么要做MCN的机构化,对于微博来说,目的是构建一个内容的生态系统,而不单单是从流量方面帮助更多的大V,而是更多的从商业上面,影响力方面去帮助他们成长。 四、丰富产品线,微博问答与微博故事突起 除了仍在持续火热并进入寡头抗衡阶段的短视频和直播,微博今年陆续推出了微博问答、微博故事、微博云剪、微博新鲜事等产品,进一步丰富了微博的内容及互动方式。 微博问答主打知识内容付费,是微博认证自媒体作者新的商业变现工具。除了王思聪这样的头部明星网红吸睛以外,阑夕这类老司机(知识网红)也通过微博问答实现了变现与个人品牌溢价。 外界不少评论认为是一下科技(以秒拍、一直播为主要产品)助力了微博,抓住了短视频和直播的机会。但曹国伟接受《财经》杂志采访的时候说,最早微博投资一下科技时,它并不是一家短视频公司,是微博改变了其产品策略,使其变成一个与微博高度结合的短视频公司。 另外要提一下独立出来的红豆Live,这是个冷启动的产品,追逐的是音频付费的风口,劣势在于起步晚,优势在于微博庞大的流量资源。但从用户的内容消费趋势来看,伴随性强,比视频更轻模式的音频应该会迎来更成熟的形态,届时其价值会被重估。 重新定义移动营销,并拥有社交广告定价权 如果我们把微博的模式拆解为三个维度:内容(热点内容·垂直领域内容)、用户(个人用户·企业名人)和产品(用户产品·企业产品),那么“里子”是内容、用户,产品和广告流水才是“面子”。 上市以来,微博逐渐摆脱商业化不利的外界评价,驶入营收快车道,那么问题来了,微博是如何做到的?广告产品和营销方式的丰富固然重要,但内核其实是因为“里子”做好了,才能定义“面子”,并且在“面子”上有定价权。 一、社交广告的崛起 社交广告在网络广告市场中的崛起,可以从两家巨头Google和Facebook的对比得到验证。规模大小是阶段性的问题,我们从增速上来看,过去三四年时间里Facebook广告收入始终保持中高双位数增长,而Google的广告增速则停留在20%以下。另一方面,从广告单价的角度,Facebook凭借着强粘性和信息流和视频等多种展示形式,广告单价和转化率也持续提升。 就绝对份额而言,数据显示,2016年搜索类、社交类、展示类、视频类广告在整体互联网广告规模中占比分别约54%、20%、16%、10%;搜索引擎仍占据着全球互联网广告市场的半壁江山。但就增速而言,过去十年,全球社交类广告收入增速迅猛,复合增长率高达61%。 再看看中国的情况,中国社交广告的市场份额不到美国的一半,潜力巨大,尼尔森的数据预计,2017 年中国广告主的广告投放花费同比将增长近 15%,其中在微博、微信这样数字平台上的占比将达到 54%;艾瑞的数据则显示,2016年中国信息流广告市场规模325.7亿,预计未来三年都将保持50%以上的增长。 微博广告与微信朋友圈广告都属于社交信息流广告,功能是创造用户需求、塑造品牌形象,而百度和淘宝更多是关键词搜索行为下需求满足型广告。所以我们看到,腾讯和微博去年广告收入都获得快速增长,其中社交广告贡献巨大。微博广告收入中占比最大的信息流广告,二季度占比大约是广告收入的51%,超过一半。 二、内容营销模式的进化 在高流量成本下,微博关系流加信息流的先天条件,天然具备创造营销模式的优势。从优质内容的角度来看,未来流量会跟随优质内容,视频在内容中的占比越来越大。 除了上述综艺、大剧会必选微博渠道外,电影映前、映中、映后的微博营销同样值得玩味。微博在电影领域提供开放式营销平台,让电影行业机构、电影从业者与普通观众相互连通的。影片营销通常以话题为核心据点,结合官微串联在关键节点投放硬广,使得微博可以在电影营销过程中全方位参与支持。 体育方面也是如此,2016里约奥运会期间,社交媒体和流媒体创造了新的记录——在微博上,共有2.2亿人次观看了运动员的直播,奥运相关视频的播放量也达到了104亿次。像傅园慧这样的人气运动员,也通过里约奥运会,使得微博粉丝总量翻了70倍之多。围绕傅园慧、张继科等明星运动员的品牌营销吸引了很多大客户品牌。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