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还得从三国时期说起。 话说刘备连哄带骗拿下荆州,站稳了脚跟。又和西川的刘璋搭上了线,应邀进兵,击退了张鲁。 之后的去留问题,就变得有些尴尬了:刘备很想趁机拿下蜀中,扩大势力;可又犹豫纠结,难以决断。于是召见谋士们,询问看法。 若是你,怎么做? 你眉毛一挑,急吼吼地上前进言: 老大啊,我们现在问题不小,东边孙权跟我们扯荆州的皮啊,北边曹操虎视眈眈准备占我们便宜啊,刚到这一片民心不稳啊。 老大你英明神武,如同刺裂夜空的闪电,如同撕开乌云的阳光,没有什么是你摆不平的啊。 问题就这么个问题,情况就这么个情况。老大你看怎么弄,你怎么说哥几个就怎么干啊。 刘备听了半天,脑子里一团浆糊。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你个龟孙,就知道溜须拍马,方案都要我来想,那养你小子何用?看这月绩效我不给你打 D! 本来想拍马屁,结果一巴掌呼到了老板脸上,鼻血都拍出来了。 拍马屁的精髓,在于含而不露、油而不腻。如此粗糙低劣的技术处理,自然为肉食者鄙。 作为刘备手下 TOP 2 的谋士,庞统是这么做的? 他不慌不忙,抛出上中下三个选项,“某有三条计策,请主公自择而行”: 上策:暗选精兵,昼夜兼程,抛开沿途诸城不打,直捣成都。 中策:先夺关隘,再取涪城,稳扎稳打,一个个攻城,最后拿下成都。 下策:退还白帝,夜回荆州,然后徐图进取,从长计议。 论点的框架摆了出来,然后就要用论据填充血肉:陈述各个选项的利弊,提出落地需要的资源,设想可能存在的风险……如此这般,整个进言方案变得丰满而立体。乍一听起来,哇塞,真是用户体验棒棒哒。 这还没完。针对中策,庞统在执行层面,进行了延伸和补充: 杨怀和高沛,都是刘璋手下的虎将,各带强兵,据守关隘。 之前他们多次写信劝刘璋赶咱们回荆州,属于我们的反对派。 老板你假装荆州出了突发情况,收拾行装,准备回去救援。趁他们来送您之际,一举抹掉二人,收编军队,拿下险隘…… 刘备听完,思路清晰,舒服利落。那愉悦的心情,犹如沐浴着冬日温暖的阳光:哈哈哈哈,这个就简单了,那我转一下笔吧——转完一看,哦是选项 B。当即拍板:“上策太急促,下策太迟缓,中策不急不慢,那就是它了!”…… 再看看你之前的拙劣演出。孰重孰轻,高下立判。 2 我们读历史,终究是为了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庞统号称凤雏,能力才干自然是着超卓逸群。看看上面这段话,不过百余字,但简直可以作为职场沟通的教学案例。 我们知道,当领导的,都有一个特性:忙。 无论是刘老总、杨主任还是张领导,他们每天要操心太多了,大大小小,焦虑烦躁:办公室门口,等候汇报的人排起了队;办公桌上的小白板,会见日程已经排得满满当当;打开办公邮箱,里面趴着几百封未读邮件…… 领导很忙,所以领导的时间很宝贵——至少,比你这个下属的时间宝贵。这个特点决定了,面对下属,atv,领导永远只爱做选择题,不爱做问答题。 一个典型的场景是这样的:你发现问题,你去做汇报,你说完了问题……然后,领导冷冷地问:那解决方案呢? 这个时候,往往是判断员工“给力与否”的分水岭:对于不太敏感的下属,往往会被问的一时语塞,前一秒还眉飞色舞的脸瞬间凝固了,然后吞吞吐吐,不知所云;对于稍聪明些的下属,则是胸有成竹,拿出提前准备的腹案,不慌不忙,娓娓道来。 然后领导会说:“我听明白你的意思了。那选二(或者:那把这两个方案结合一下)。就这样吧。” 换位思考下,你喜欢哪样的员工?你会重用哪样的员工? 对于一个成熟的下属而言,当你去做汇报,在扔出问题后,一定早想好了后手:你做的不是一件事情,而是一套事情。这是组合拳,它的完整逻辑链是这样的: 下属:我觉得,XXX是个问题…… 领导:那么你的解决方案呢? 下属:我觉得有这么两种办法:1、XXX;2、XXX…… 在你开口说问题的时候,你的心里面已经有了方案。提出问题一个引子,而真正的重点,在后面的解决方案上,“等的就是你问我这句话”…… 养成这个职业习惯,会对职业生涯大有裨益。沟通成本是职场的重要成本,而任何人都喜欢给力、顺手的手下。好的习惯会大大提升领导给你点赞的机率,为你积累更好的职业口碑,同时也带给你更多的职场机会。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