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10 17:37 来源:PingWest品玩 支付宝 /微信 /支付 微信和支付宝最近又展开了新一轮无现金日补贴大战,最高奖励4888元。 就连一向高冷的苹果,也玩起了补贴的游戏,Apple Pay支付5折优惠以及50倍的信用卡积分奖励。 比苹果还要着急的是银联。作为国内支付清算系统的老大,习惯了养尊处优的银联直到今年才意识到扫码支付带来的冲击,在今年6月联合近10万商户主推二维码支付,还推出最高62折的优惠活动。 无现金支付越来越受欢迎,哪怕街边小店都贴出了收款二维码,越来越多的支付平台看到了小小二维码背后的机会,加入移动支付的混战。 可是,留给银联们的机会真的不多了。 随着无现金支付被更多的人接受,扫码支付还只是银联危机的冰山一角,更大的痛苦还会在后面逐渐显现。 别看扫码支付这么热闹,已经没什么商业价值 线下扫码支付正在从一二线城市往下渗透,增长的空间还很大。可微信、支付宝已经占据了垄断地位。 艾瑞发布的《2017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约为58.8万亿元人民币,较前一年同比增长381.9%。其中,2016年第四季度具有经济效益的交易(除去红包、转账等)规模为11.9万亿,支付宝和财付通(微信支付、QQ支付)拿下了近9成份额。 其他第三方支付平台还有机会吗?如果愿意砸钱,市场份额肯定会有提升,但从商业的角度来说已经没意义,因为赚不到钱。 扫码支付普及,使用二维码支付的商户绝大多数是小微商户,利润空间低,能给支付平台支付的费率不高。一些个人小店甚至使用个人的支付宝、微信二维码收款,不向平台支付任何佣金,也没有再使用付费支付平台收款的动力。 对于依靠收取佣金存活的支付平台来说,他们的利润空间已经被严重挤压,而占据压倒性优势的微信和支付宝,支付业务只是其在互联网生态布局的一环,两个平台都不靠支付业务赚钱。一个例子是,在微信和支付宝提现收费之前,用户提现的手续费都是由平台负担。 那么,像银联不差钱的平台还有机会吗?这得看用户的使用习惯。银联力推的62儿童消费节,实际在推广的是用“银联钱包”支付。 在微信和支付宝长期培养出使用习惯之后,有多少用户在看到支付二维码之后第一时间能想到用“银联钱包”支付呢? 能否被用户第一时间想到,取决于用户对这款应用的依赖程度。在手机端,用户打开微信的频次更高,微信支付的份额已经超越支付宝。好在,支付宝有自己的护城河——淘宝、天猫。 既没有较高的打开频次,又没有电商的护城河,不仅“银联钱包”会被冷落,连银联卡也会逐渐被人遗忘。 无现金支付更大的盘子在B端,可银联又晚了一步 支付服务商们早就应该把扫码支付让给微信、支付宝了,因为零售只是网络支付交易很小的一部分。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6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约为33万亿元。但是网上资金转移量是零售规模的20多倍——企业之间的转账规模远大于零售的规模,而在网络大额转账交易上,银联做得也还不够好。 体验好坏与否,主要体现在一些细节上:比如能否记录常用交易账号,能否自动发送回执,能否根据企业的不同需求提供数据分析。 看到这个巨大机会并且已经有所行动的不是银联,而是聚合支付服务公司。 聚合支付服务商爱贝云计费CEO丘越崑对目前市场的状况深有体会。在创办爱贝之前,在中国移动工作数年,亲身经历了移动梦网业务从崛起到衰落。“中国移动太大了,像一只恐龙一样,面对市场的变化步履蹒跚,反倒是轻型的团队,能够快速调整方向。”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