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期间,VR的声势逐渐由盛转衰,此前暴风上市的最大增长点“暴风魔镜”也随之深受影响。VR界知情人士告诉腾讯科技,暴风魔镜做VR生态的思路本没有问题,但限于VR产业的发展速度,暴风的合作伙伴大多羸弱,短期内撑起整个生态并不现实。 即便是对于收购了Oculus的Facebook,其CEO扎克伯格也认为完整的VR生态系统的建立至少需要 10 年,短时间内不会进入大众化的阶段。 当资本市场也意识到这点后,原先附加于暴风身上的期望也随之被调低。这无疑对当时的暴风釜底抽薪。 但冯鑫还是发现了救命稻草。一位暴风内部人士曾透露,从2015年双十二那天开始,暴风超体电视在不到六个月的时间内卖出了20万台,这项成绩让冯鑫很振奋。当时,暴风科技CFO毕士钧甚至向腾讯科技直言,超体电视将承担提振营收的重要任务。 这与乐视电视之于乐视网的意义如出一辙。 于是,在学习乐视资本运作失败后,冯鑫马上找到了新的模仿目标。不同的是,这一次冯鑫取得了初步胜利。他向腾讯科技表示,2016年一共卖了80万台电视,线下店则开出了6000家,2017年暴风TV要完成翻番的任务。 然而,这项“成功”的代价也相当不菲。在2016年财报中,暴风虽然借电视业务如愿将营收由前一年的6.52亿元大幅增至16.72亿元,增幅高达156.44%,但在净利润上却交出了一份亏损2.41亿元的答卷。 一个可以参考的数字是,同样在2016年录得亏损的乐视网,营收219.51亿元,亏损2.21亿元。 由此看出,如果想重新获得资本市场的认可,当务之急,正是解决暴风电视的亏损问题。但这同样不易。 一位电视行业人士向腾讯科技表示,由于暴风电视的量有限,在产业链上的话语权也不大,拿面板能力和议价能力都随之受限,“像去年下半年开始的面板涨价潮,对暴风的影响就远远大于乐视这类已经具有初步规模效应的公司”。 实际情况也正是如此。“去年大伙都倒了霉,涨价太快,当时零售都已经定了价格,想要变需要时间,改不急,就赔钱了”,冯鑫表示。 硬件行业的大坑,依旧需要冯鑫去慢慢趟。好在团队已经稳定,只是一如VR,硬件行业有着自己的规律,很多事情难以加速。 他将希望寄托于今年,“一个是获客成本降低多少,一个是ARPU值增加多少,要尽快达到单一用户盈利点和公司盈亏平衡点,而这才是互联网公司的估值基础。 冯鑫认为,国内资本市场从没有真正看懂过互联网公司,传统行业估值法不适用于暴风,“我们享受了A股的盛宴,也得承担A股的问题”。 重蹈乐视覆辙? 如果说电视业务还有一定提振业绩的希望,暴风“DT大娱乐”战略中的其他业务,就显得颇为贫弱。 对于暴风赖以发家的暴风影音,暴风高层人士曾告诉腾讯科技,除了头部版权外,通用版权的价格较为低廉,暴风一直购买的是这部分版权。这决定了暴风影音只能成为存量盘。此外,在自制内容上,自暴风影业陷入停滞后也没有布局,在将来产生亮点几无可能。 暴风体育一度被寄予厚望。2016年6月,暴风获得2016-2017赛季中超联赛新媒体转播权、成为2016-2017赛季CBA联赛官方合作伙伴,并完成了对国际体育媒体服务公司MP&Silva(即MPS)65%股份的收购,由此正式迈入体育领域,与乐视体育同台竞争。 不过,体育媒体产业短期内只能烧钱的现状最终让冯鑫望而却步。“版权固然稀缺重要,但对于客户留存并不是特别重要”,冯鑫反复强调。取而代之的方案,是做体育领域的小视频,“小视频更重要,成本更低,性价比要高很多”。 然而,这项看似经济的选择,能带来多少能量,依旧是个未知数。 此外,暴风此前追捧的秀场风秀,也并没有像其他秀场品牌一样为公司补贴利润,反倒在2016年亏损上千万元。 一位视频行业人士表示,事实上,在内容产业的各个领域,播放工具出身的暴风缺乏前瞻布局,其实已经完全错过了这个行业的风口。 而VR产业长期性的投入,以及电视所在的硬件产业的挑战,也没有一项足以让人感到乐观。 野心本不大的“文青”冯鑫,曾一步步被疯狂的资本被动推向王座,如今却难以找到一条体面的退路。最新的消息是,冯鑫公开表示公司要全面拥抱AI。 冯鑫的危机比起骤然崩塌的乐视帝国,要温和太多,暴风也不会成为第二个乐视——没有乐视那般繁复的“多米诺骨牌”,更没有乐视为“梦想”而战的宏大布局,这个乐视最为忠实的学徒,从来没有成为乐视,也没有找到属于自己的未来。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