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价值链的角度上考虑,主机厂原来的生产模式无法适应配件市场的需求。众所周知,配件的利润是非常可观的,就是因为生产线不够柔性,实现智能制造以后,可以实现单件生产,也就能够实现对配件市场的快速响应,厂家和客户都不需要对备件进行大规模的储备,价值链整体效益也得到提升。 事实上,“深度学习”就是大量数据和各方(运营、设计、售后服务)优秀工程师的经验融合到产品中的过程,准确预知运行5年、10年、20年、30年的动车组或其他产品分别会出现什么问题,通过“深度学习”来预测产品发生故障的时点。 迎接管理变革新挑战 顺应管理变化发展的趋势,企业接下来急需做的事情,可能是以下几个方面。 打下数据化的牢固基础,先解决数据的准确和可靠,atv,然后再向海量发展。一是强化制造过程的数据收集(广义的制造数据包括研发、设计、工艺、生产制造等环节,下决心统一材料编码、过程控制的语汇等,这些不统一,数据是不可能准确的);二是强化客户在产品使用过程中的数据收集,先把基础打好,逐步实现智能化;三是海量数据形成后的计算机软硬件平台再造,很多企业的软硬件平台不适用智能化制造的需求;四是智能化和“深度学习”的团队建设,其中包含内部团队(有经验的管理者和信息专家)和外部资源的利用。 随着智能制造的深入,企业界不可回避的一个现实就是:各个不同层级的企业员工都可能面临裁减。过去我们认为的管理专家,如计划员、调度员、成本会计、定额员、采购员、质检员等都会大幅度减少,甚至消失。一些工匠型人才也将被智能机器所取代。减员不是为了增效,因为智能制造比人做得更好。企业将有经验的人才转移到智能化和深度学习的技术开发中去,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深度学习”在某些方面可以超过人类智慧,但在个体思维方面,如企业的战略管理、发展路径、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还离不开企业家的独立思考。 (作者系原中国南车董事长) 来源/企业观察报 作者/赵小刚 编辑/钱馨瑶 ·END· 版权声明: 谢谢!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