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进入这有趣的生态环境的T 型阶段(T 型是福特汽车发展出的第 一部汽车类型),未来将可看到许多有趣的改革和新的规则出现,以促进不同种人类的互动。当我们从有限的带宽走向真正的宽带时代后,因特网络就会更有趣。但是我们现在太接近网络,所以无法评断因特网到底和印刷出版一样重要或比它更重要。 时间会告诉我们,它是否能融入我们的社会环境中。 有部分迹象显示,因特网可能只是一个过渡性科技,还有更重大的突破会发生。我们其实还只完成了尼葛洛庞帝口中的大转变(grand shift)的一半。 我们必须先看到无线科技如何融入未来的进步才能做更进一步的判断。因特网络也许只是一个平台,就像个人电脑只是一个平台,麦金托什只是一个平台一样。因特网络是下一个平台,不过我不认为它会是最后一个平台。 直到一年前,我还对因特网络创造一个多元社区的大承诺很具信心,可是今天的因特网络实在没有足够的带宽以建造一个真正的社区。社区应该有 气味,有实质,可以触摸得到,而不仅是思考,直播,或提供知识的信息内容罢了。 因特网将取代家庭和封闭的社区。 因特网推动了很多新事务,因为它在我们凡人可及之处。我们不必在键盘上打出连串的指令,而只要用鼠标指对屏幕区域,按下,就可到达想到的 地方。而且它与时代的脉博很吻合。大家都在找个人电脑以后的大科技突破, 而这时候,因特网出现了,它符合一些我们在寻找的基本条件并足以与个人电脑一决高下。但是它不会是最后一个出现的新科技,而只能说它创造了一 个改革的新平台。在这上面,下一步的改革、成长将与个人电脑渐行渐远, 而与因特网这新玩意儿接近。 不过,因特网也有它的缺陷。大家都说因特网上已有 3000 万人,让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数字。实际上在任何时间点上,能够上网络的人并没有 3000 万,因为其中 2000 万可能使用某种形式的电子邮件系统和网络相合,只是有 一个可以进入因特网络的网关而已。剩下来的 1000 万,还可以再细分,真正上网络的人,可能只有 100 万,这已是不可小看的数字,不过绝对不可能是3000 万。 在能够与某种日常消费用品,如电话、电视、或任何一种随身器具相结合,真正成为人人可以进入的东西前,因特网将永远只是雅皮士、知识分子、工程师、熟悉电脑的人的玩具,而不会成为一种全民运动。 在分散化与集中化之间,存在着冲突,加伦特提出的中央化远景非常了不起,因为他走在时代的前端,看见我们所未能看到的。 80 年代末期,他写成《镜子世界》时,还没有看到电脑连线能发挥如此大的力量。大卫发展出一个镜子世界的想法,就好像纳尔逊(Ted Nelson)的超文本一样。很可惜的是,大卫无法执行他的想法。世界匆匆地在他身边擦过,他还停留在 80 年代初期柏克莱时代,参加以费登斯坦(Lee Feldenstein)为中心的交流记 忆(Communion Memory)团体时,那种激进派学生的思考模式,以为每个超市都将装置终端机。 可是在公众场所设立公用终端机毫无意义,硅元素既然是免费的,那么我们为什么还会想与人分享,而不干脆拥有自己的机器呢?为什么会想到公共场所去取数据,而不海阔天空地自寻数据呢?不论从实际 层面,或从社会层面,自己拥有一台终端机才是道理。现在大家都已经习惯 提着自己的笔记本电脑到处跑,未来,我们怎么会不想拥有一台既有理解能 力,又可以对话的机器呢? 电脑的计算能力进步得太快,让我们无法认为键盘在 5~10 年仍是人和 电脑的界面。事实上,电脑界将出现巨变。过去,设计、制造和使用大型电 脑的,都是出得起大钱的人或机构,如国防部,大企业等等。但是在未来, 最快的电脑将是最便宜的,而且在普及到一般消费者把它当成圣诞礼物互赠 后,军方和大企业才会跟进。这才是科技的本质。 每个人都以为比尔·盖茨是激进派改革者。但是如果我们看看今天的个人电脑业,并和 20 年前的大型电脑发展阶段比较的话,会发现大型电脑时代 有个主要建筑师,是 IBM 和 7 个小矮人。在个人电脑业,我们只有两个主要 建筑师,而今天有的改革远不及当年大型电脑时代,因为今天的竞争不及当 年激烈,我们看到的大约只有两个大家伙在制造软件,而有上百万的小矮人 在一旁制造小方块。因此,电脑业未来将面临一个莫大的计算危机。这一点, 现在还没有人看出来。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