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地方城市,7-Eleven这样的外资零售连锁也很难渗透。以温州为例,十足便利店以温州为基础,在几个城市有1700多家门店,经营了小二十年。十足便利店在温州地区非常密集,大多数好位置都已经提前占有。这些地方,巨头们很难进来。二线城市的竞争不如北京、上海那样激烈,日销水平可能略低于一线城市,但节省的租金成本更多,利润可观。巨头聚焦于一线城市的核心地段,并没有足够的精力在二线城市与中国本土零售企业展开竞争。 在这些城市,企业不用正面与巨头冲突,如果7-Eleven有80分的水平,本土零售企业在扩张时的单店水平只需要达到60分即可,略高于传统夫妻小店就能扩张。像十足便利店这样粗放的打法,也值得推崇和借鉴,就像游击队一样,从二线城市入手,快速扩张。 无人便利店vs自动售货机 无人便利店是一种新的尝试。电商巨头阿里巴巴布局线下无人便利店的同时,也能看到很多创业公司的积极探索,从而推动形成了新一波的投资创业热潮。理论上,无人便利店希望以技术手段来降低人力成本,降低房租,从而实现零售效率的提升。 事实上,近期阿里巴巴旗下被密切关注的无人便利店,并不是真正的无人。通过我们的实地考察发现,其无人模式主要是指无人收银。在其几百平米的店内,一共有十几个业务员在维持现场秩序。 除了阿里旗下的无人便利店,被广泛关注的还有缤果盒子为代表的模式,真正意义上实现了现场无运营人员。然而,我认为无人便利店本质上只是一种升级版的自动售货机。和传统的自动售货机相比,它的体积更大,消费者可以进去逛逛。但它的问题也非常明显。在一个密闭无人的空间里,天然存在许多问题。例如,鲜食类商品便是无人便利店难以操作的,因为鲜食类商品天然需要运营人员在现场管理。比如7-Eleven常见的关东煮,在便利店里需要由专门的运营人员包好。如果让消费者自己去弄,购买的意愿会降低。 但如前文所述,鲜食类商品的毛利最高。纯鲜食类商品无人便利店做不了,只能切入半鲜食类,如面包。然而,因为没有店员在现场管理,天气热而造成的自然损耗很难控制。对于传统零售店来说,每到下午,就是鲜食类商品促销的时候。如果没有这种促销,商品的损耗会很大。 此外,无人运营会带来很多消费体验上的问题。付款环节要保证能够正常结算,这个过程中,对消费者而言存在一定的学习成本。目前,据我们所知,很多已有的无人便利店,不能一次进入太多人,都是挨个进去,先前进去的人在支付结算完成之后,离开门店,然后让新的人进来。 今天我们看到的无人便利店,不能同7-Eleven去对比,因为二者的收入成本结构完全不同。这也注定了无人便利店的毛利水平,肯定达不到7-Eleven的水平。相比传统便利店,无人便利店的日销水平也低了很多。 与传统无人售货机相比,无人便利店的商品类别更多,收入可能更高。但是,在小区内找到这么一个合适的地方,也存在一定难度。 从历史经验来看,无人售卖机已有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在日本和西方广泛存在。然而,我们并没有看到过一个规模较大的连锁无人售货机企业。无人模式,意味着运营难度较低。这也意味着,进入的门槛较低。不同场景中,无人售货机的产权可能属于不同的业主。理论上只要我有地方,自己买一台机器就行。 总之,无人便利店有利有弊,目前还不好评判其能否成功,还需要更为详细的成本结构数据去验证无人便利店的商业模式。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