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层面诊断性分析,基于这个描述像医生一样开个方子,我画完这些人群的画像之后会发现这个20-25岁的职业为学生的男性还款的概率最低,这样的人我高度关注一下,恰好我就是这么一个人,我可能就落入到这个区域里面,你可能会觉得我的风险会比较高。 第三个层面决策。一方面基于数据的分析,另一方面决定数据到数据端的打通。 奚亮:我觉得新零售还是可以分几个目前大家已经可以判断的几个路线,进化的路线。 第一个是线上线下融合,以用户ID为核心。未来可能所有的线下店都可能是会员店,都必须要有用户ID,通过用户ID去串接数据,这里面应用其实非常多。 第二个是前端和后端是交替并行发展的。后端就是我刚才讲的六通一平这些工作,前端就是讲如何更好的发现用户的需求,满足用户的需求。其实前端是一个不变的话题,从人类有商品以来,大家都在致力于动词的那个新不断地去改变,但是这个前端的每一个改变都会触发后端要去配合。前端和后端一定是交替演进的。 主持人:大家觉得新零售行业或者说零售行业,最终的形态应该是怎么样? 王曦:其实这事谁也不知道,甭说十年前了,3年前,5年前我们会想到人工智能会变得现在这么火吗?或者5年之后是不是就不再提人工智能这个概念了? 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我希望做一些跟决策不一样的事情,这个决策可能是最优化的决策,涉及到目标是什么,受到的限制是什么,现有的资源是什么,可以调配的东西又有什么,在这么一个复杂的问题情况下,希望通过这套人工智能的方法帮助零售业、新零售在技术派的这个新的方向上,能够有一个非常大的想象空间。 总结一下的话,我想引一句英文“宇宙万物演进更替总少不了某种形式的最大化和最小化”。其实我们做决策科学,或者商业运营,希望把这个产业升级过程中其实都在追求的一个目标,所以我们希望能够在这么一个精细化运营推动的过程中起到的一点作用。 周羽:最终零售能成为什么样的?我觉得就是要让消费者更爽,更愉快的购物,买到性价比更高的产品。 在过去的200年里,各国零售都在反复迭代。未来中国零售肯定是去中心化的零售,所谓新零售融合之后,店铺都能获得流量,但是这个流量又都归属一个比较无缝对接的体验,就是在网上可以在手机上各种各样无缝去操作,这样就是场景给你提供商品,提供体验,互联网端提供支持。 线上线下未来一定是不分开的。未来电商一定是内容驱动的,就是商品变得会说话,商品要变成内容才能吸引消费者流量。整个电商在快速的进化,微博、微信,大V,公众号,每一个公众号未来都是一个流量平台。 聂迪:以前的大卖场逐渐会向社区店,然后向便利店延伸,其实这里面的对货品的管理,对毛利的管理可能要上到一个新的台阶,然后包括以及新的技术的引进。 我们来看这个市场的时候,更多的我们想再看,还是看先把事情的本质,实质先要摸清楚,一个是商超,然后还有用户,还有就是它的真正提供商品的就是品牌方,这三者的关系如果都能抓住的话,这个门店到底是有人服务好,还是无人服务其实并不重要,最后关键是最终我们能不能更好的体验,然后可以像电商一样,就是把我们历史的购物清单产生联想的这种购物的愉悦感发挥到极致,这个很重要。 主持人:最后一个问题。大家觉得在新零售这个行业里面,现在有哪些空白或者说是适合创业者去进入的一些缺口?或者一些方向? 聂迪:其实人才的断层还是蛮严重的,我们发现懂线下零售的和懂技术的这类人还是特别少。知识的断层或者了解,导致我们在做解决方案,产品方案会没有那么直接或者简单,所以在人才方面是一个挺大的挑战。 奚亮:我们认为中国的三到五线城市的便利店是一个蓝海市场,有很大的机会。一线城市已经开始便利店的战争了,但是三到五线可能更有潜力,或者说潜力也相当的大。 在商业还不是特别完善的时候,小型零售其实在搞很多会员体系。所以要大规模去把技术进步带来的红利吸收掉,或者说利用掉这个红利,你就必须连锁,尤其是这种小型的终端连锁必须要有很大的规模。在这个规模下你每一点后台的改进都会在你的前端产生巨大的效率。 周羽:我们主要看的都是规模性企业。我觉得如果创业还是要迎合行业的趋势。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