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日常工作中,也经常这样做。每次写作的时候,我会先写下梗概,列出信息点。然后,我不会马上开工,而是先把它放一放,利用碎片时间,不断地在脑海里思考:我还可以写点什么?如何论证我的观点?如何使文章结构更严密?如何让读者获得更多的信息? 将所有相关的信息点,在脑海里过一遍,寻找它们之间的联系,发掘新的链接。 等到时机成熟,再一气呵成,把文章写出来,效果往往会更好。 写书的时候,也是这样。好几次,不知道如何安排信息点之间的脉络、结构,迟迟未能动笔,一拖就是许久。某天,突然翻到某本书,瞬间得到启发,打通了所有障碍,于是兴冲冲地将它记下来,重新梳理。这样的经历有过许多次,每一次,都觉得自己的书稿又完善了不少。 当我们脑海中带着一个念头时,会在潜意识中将它跟我们接收到的信息联系起来。有时,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就得以打破陈规,找到一种全新的可能性。你会感到紧闭的大门打开了,所有想不通的东西全部被贯穿,带着一种电击般的颤栗。 所以,如果你在工作中遇到障碍,不妨先放一放,将它暂存在大脑里,让它慢慢酝酿,翻滚,发散。也许,一条更好的路径,将就此开启。 2. 积极拖延,能有效提高你的投入产出比 一个事实是:有些事情,无论我们投入多少时间和精力,它的结果都不会有很明显的波动。 举个例子。有研究表明,对于数十个企业家的采访得出,大多数战略和市场决策,其实都是短时间内快速作出的 —— 结果表明,它们都是正确的。 原因是,这些企业家的脑海中,通过长年累月的积累,已经形成了一种高度详细的数据库。对于外界的关键信息,他们能够在数据库之中进行对比、计算,迅速找出可能性最大的情况,并作出应对 —— 这种现象,我们就称为「商业嗅觉」。 对他们来说,进行严密的分析和推演,以及凭借嗅觉进行应对,选对的可能性,其实是差不多的。但如果是后者,他们就可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其他的事情上面,实现更高的效益。 当然,这是指在他们熟悉的领域而言。不熟悉的领域,这种嗅觉很容易失灵。 对我们而言,也一样。花费一星期写一份报告,跟花一天时间写一份报告,质量的差距往往不会太大。原因就是,写报告跟商业决策一样,更多的是依赖内在的积累、逻辑和分析。对于论据和数据,我们往往已经了然于心,只是需要将它们整合组织成文而已。 这种情况下,atv直播,与其提前开工,让自己一直处于工作的压力和忙碌之中,不如留到 deadline 之前,保证充足的时间,用最专注的状态,一气呵成将它解决。 这不但能有效节省你的时间,让生活更加高效、从容,也可以把自己的精力,集中在现阶段最紧迫和重要的事情上,帮助我们优化事项的优先级。 3. 积极拖延,能提高任务的效果 前面已经讲过,积极拖延者,往往是什么样的人呢?大多数,是压力偏好者。面对适当的压力,他们不但不会崩溃,反而会更容易激发起兴奋,提高唤醒水平。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更容易进入「心流状态」,做出来的成果,很可能比时间宽限的情况下,质量还要好。 心理学家 Sophie Leroy 对此也有过研究:在时间压力较强的情况下,人们对自己工作的评价,往往会更佳。他们对自己的决策和选择会更自信,更不容易感到后悔,同时,对手上即将进行的下一项工作,也会有更好的状态。 他做过一项对比:在较强的时间压力下,人们会更加专注,「认知残余」和「多任务负载」的情形会更少,受到的干扰也会相应减少,或者说对干扰的抑制能力会大大增强。这些,都有利于提高任务的效果。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上面讲的这些,亦即「积极拖延」和「消极拖延」最主要的区别,在哪里呢? 在于:积极拖延,只是把「完成任务」的期限往后延,并不是完全放任不管。它需要做到两点: 第一,对任务有确切的把握和掌控,确保自己能够完成; 第二,它需要对任务进行前期的规划和思考,以期在最终执行时,能够摒除一切干扰,直接上手。 也许你会有疑问:许多讲拖延的文章(包括我自己的文章),都会提到,对抗拖延,最佳的方法就是立刻行动。这跟「积极拖延」是不是矛盾了呢?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