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在每个群体中都有其响应的角色和地位,不同的角色和地位对消费者选择产品和品牌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一次去出差,在火车上,与一位东北小伙子闲侃,他谈到了南北方生意人的差异,提到这样一个小细节:顾客买东西喜欢挑来选去、挑三拣四,如果顾客最终买了,则皆大欢喜;但如果顾客最终没买,南方生意人与北方生意人表现会大相径庭:南方生意人会保持微笑,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离去的顾客;而北方生意人则会不悦,态度变得恶劣,甚至在顾客离开后还会骂上几句:这个傻X,穷样,不买看啥……; 顾客不是傻子,即便听不到骂声,好赖脸还是能看得出来。试想一下,给顾客脸色甚至辱骂顾客,顾客下次还会再来吗?这个小细节恰恰说明了北方生意人没有理解顾客决策的复杂性,不能站在买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一看就买”已经被顾客埋进了坟墓,取而代之的是“看看再买”。 我们总喜欢这样教育我们的市场人员:顾客是上帝,但是对于消费者来说,上帝式的消费体验究竟应该是什么样的,这实在是一个很难界定的概念,何况上帝本来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舶来品,实在难让人有什么亲近感;但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今天的消费者更加挑剔,更加令人难看,以琢磨。 例如在无数的调研报告都显示,消费者购买啤酒的前三位决策因素分别是:口味,品牌,产地,中国无数的啤酒企业的市场部都在坚信这个结论,但是市场现存的啤酒品牌按照这个理论操作都碰的头破血流。 1、啤酒消费的感性决策,消费者骗你没商量 我们经常在做啤酒的消费者研究的时候使用两种办法:一种是在街头,餐饮场所随机访谈消费者;一种是采用专业座谈会的方式去了解。 两种结果截然不同,在街头的餐饮场所做单独访谈的时候,消费者可以理直气壮地告诉你,“我就是要选择这个品牌,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其他人都喝这个,所以我就要喝”;而在专业座谈会的方式来看呢,消费者个个都变得文雅起来,“我会考虑口味、品牌的因素”。 对于价格,消费者都羞于去表示自己考虑,对于啤酒企业,我们怎么看待这个结果呢? (1)消费者真的懂口味吗? 最优质的产品最终一定会赢得市场的胜利吗?如果真的是那样,世界上就没有了“营销”存在的必要,只要有好的技术和工人,并生产出更好的产品就可以了 应该承认“优质产品”或“更好的产品”曾经是很好的企业营销观念,当市场竞争处于初级阶段,产品质量良莠不齐时候,消费者很容易分辨,判断出产品质量好坏,更好的产品确实可以让品牌脱颖而出。然而,时至今日,产品同质化严重,产品之间的差距微乎其微,竞争已经升级,消费者往往更据自己的认知来选择品牌,市场竞争的核心已经发生根本变化,由产品竞争变成认知竞争。 难道今天企业努力生产更加优质的产品会是一件错误的事情吗?当然不会,努力生产优质的产品并没有错,但是如果你试图通过“优质产品”来建立品牌,那你就会遇到麻烦。 开始就谈到消费者选购啤酒时候的三大考虑因素,而事实上各品牌的口味差别并不明显,我们在给某个品牌做消费者研究的时候,几乎大部分的消费者都认为不喜欢这个品牌的原因在于口味不适合,当我们追问什么是适合的口味时候,消费者却说不出所以然,我们为了搞清楚消费者的口味区别的根本原因,于是我们进行了现场测试,发现绝大部分的消费者在两眼蒙上而来区别啤酒口味的时候,往往不能正确地认出自己喜欢或者难喝的啤酒品牌。实际上,在国内的大多数受消费者喜爱的啤酒中,在通常情况下并无太大的口味区别的,如果要说有,只不过顾客的心理作用所致。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