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大企业的优势地位并不是永久的。大企业的市场领先地位总是会由能提供更好替代品的新企业打破,这个过程被经济学家熊彼特称为「创造性毁灭」。这个结论已被无数技术进步导致的市场洗牌所证实。 ▍熊彼特(1883.2.8-1950.1.8) 微软的兴起与式微就充分说明了这点。 在微软兴起之前,IBM 公司在大型电脑的硬件、应用软件和操作系统领域占据绝对优势。但是随着微型个人电脑的迅速发展,微软凭借创新的 windows 系统取代 IBM,成为了新的霸主。据统计,微软在配置 intel 芯片的个人电脑操作系统市场上的份额曾超过 95%。 不过树大招风。自 1994 年以来,司法部多次向微软发难,后于 1998 年 5 月份正式起诉了微软,认为它将浏览器软件与视窗操作系统软件非法捆绑销售,滥用优势地位。 控辩双方就微软是否存在捆绑销售各执一词。虽然司法部一度赢得了判决,但他们迟迟拿不出可行的分拆微软的方案。 ▍法庭上的比尔·盖茨 最后这一问题被市场本身的创新所解决。随着以苹果的 iOS 系统和谷歌的安卓系统为代表的移动计算的崛起,微软长达十几年操作系统的领先优势不再,诉微软一案也就以和解告终。 所以,表面风光的大企业背后是片刻不停的焦虑,atv,辛苦赢来的优势可能转瞬即逝。市场只青睐创新者,这或许是对人们担心大企业最好的回应。 大而美的企业 虽然企业追逐利润,提高生产效率,本身就是善举,但总免不了非议。为了维护自己良好的社会形象,今天的很多企业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开展慈善与公益行为。 以美国企业为例。在 19 世纪和 20 世纪前半期,人们崇尚勤勉致富,认为企业就应追求利润最大化,而慈善会侵蚀企业资源,损害企业利润。 除了观念,当时的法律也限制了企业慈善活动的权限。1881 年, 美国一家铁路公司就因资助慈善活动而遭股东状告公司越权,最后法庭判公司败诉,此司法先例持续多年之后才被推翻。 ▍各时期美国企业慈善基金会占比(数据来自基金会中心网),atv直播,可以发现 1950 年之前的企业基金会非常少 所以,当时的慈善捐助除了来自国家和教会之外,主要是个人捐助。一些企业家在退休后才成为个人慈善家。积累了巨额财富的洛克菲勒,在 1917 年设立了洛克菲勒基金会以「改善人类的生活」,一生直接捐出了 5.5 亿美元的巨款。北京协和医学院即为洛克菲勒基金会捐资建成。 ▍1935-1937 年洛克菲勒基金会「中国项目」资助款项情况 / 数据来自徐勇的《洛克菲勒基金会与“中国项目”》 而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在慈善上也不示弱。1911 年,卡内基以 1.5 亿美元创立纽约卡内基基金会,他兴建了诸多图书馆,创办卡内基大学,奠定了现代慈善事业的基础。 ▍安德鲁·卡内基(1835.11.25-1919.8.11),20 世纪初的世界钢铁大王兼首富 到了 1930 年代之后,随着企业股权结构日益分散,股东控制权的弱化,外部利益相关者对公司的影响力变大。公众对企业的评价变得重要,联邦政府也加强了对企业经营行为的干预。日益强大的工会和逐渐兴起的环保运动更是让公司意识到其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的支持。 ▍全美汽车工人联合会组织工人罢工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