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无法忍受一个拥有政治权力的君主,我们应当同样也不能忍受一个完全控制生活必需品生产、运输、销售的商业巨头。我们不会屈服于一个专制君主,也不会屈服于一个能够在贸易中固定价格、排除竞争的独裁统治者。 这是共和党参议员约翰·谢尔曼于 1890 年在国会为通过《谢尔曼反托拉斯法》所做的辩护词。法案最终以众议院 242 比 0、参议院 51 比 1 的绝对优势获准通过,当时大企业的形象可见一斑。 ▍约翰·谢尔曼(1823.5.10-1900.10.22) 而今天大企业的形象仍然偏负面。无论所在国家「姓资姓社」,消费者对大企业仍然心怀戒备。 大企业真如同想象中那般邪恶不堪吗?面对非议,大企业又是如何应对的? 恐惧的起源 十九世纪后半叶,美国在内战结束后统一了全国市场。与此同时,铁路和电报的发明使得跨区域经营成为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批企业脱颖而出,在各自领域的市场份额中独占鳌头。大企业时代就此来临,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约翰·D·洛克菲勒的标准石油公司。 ▍标准石油公司的 logo 1870 年,野心勃勃的洛克菲勒在俄亥俄州创立了标准石油公司,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对竞争者的兼并、整合,逐步确立了石油行业的领先地位。 ▍约翰·洛克菲勒(1839.7.8-1937.5.23) 在 1872 年的短短两月时间里,标准石油公司就兼并或击败了 21 家竞争对手。到 1890 年,标准石油公司已经控制了全美 88%的炼油产量。而到了 1904 年,标准石油更是占据了 91%的炼油产量和 85%的销售量。 由于标准石油公司的巨大成功,各行业特大型企业纷纷崛起,大企业创造出前所未见的巨量财富。但社会的贫富分化也因此加剧,人们对现状的不满很容易转移到大公司身上。 在对巨头的批评中,影响最大的应属记者艾达·塔贝尔所写的《标准石油公司历史》。她在书中将洛克菲勒描绘成暴躁、贪婪的赌徒,把标准石油的成功归因于不择手段的竞争。 ▍有「扒粪记者」(也称黑幕揭发记者)之称的艾达·塔贝尔 在偏颇的媒体宣传下,很多人都以为成功的大企业都是道德败坏的,它们的利润都是通过剥削工人、榨取消费者利益、官商勾结得到的。 ▍被描绘成邪恶章鱼的标准石油公司 与此同时,支持大企业的威廉·麦金莱总统不幸遇刺身亡,副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接替总统职位。老罗斯福总统对大公司持反对态度,授权联邦政府对标准石油公司展开了调查。 ▍西奥多·罗斯福(1858.10.27-1919.1.6) 1909 年,美国司法部正式起诉标准石油公司,认为它违反了《谢尔曼反托拉斯法案》。标准石油公司最终被被勒令拆分成 34 个小公司,并处以当时美国历史上最高昂的罚款——2924 万美元。 此后,美国还通过了新的反托拉斯法——1914 年的《克莱顿法》和《联邦贸易委员会法》。其他国家的相关法律多照搬了美国,可以说是全球同质化程度最高的法律之一,对大公司的偏见也传播开来。 背黑锅的大企业 某种意义上,反托拉斯法就是反对大企业及其成长的法案。而人们之所以对大企业抱有偏见,一是担心企业做大后可能有损消费者利益,二是怀疑其优势地位的获取并不道德。但这些并不符合事实。 在自由市场中,企业做大并不会有损于消费者。因为企业规模的增大有利于摊薄固定成本,投入更多的研发基金,以更低的价格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对低收入者反而更加友好。历史上的大企业几乎都证明了这点。 还是以标准石油公司为例。随着标准石油公司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其生产的煤油价格也大幅下降。1865 年,煤油的价格是 58 美分/加仑;1870 年,这个数字降至 26 美分/加仑;而到了 1890 年,煤油的价格就只有 7 美分/加仑了。 标准石油甚至还给穷困家庭免费赠送煤油灯,改善他们的照明条件。 ▍老式煤油灯 与标准石油一样曾辉煌一时的美国铝业公司,其产品价格也经历大幅下降。在 1887 年的铝价为 5 美金/磅,到了 1937 年,价格降至 22 美分/磅。 此外,对大企业作恶来获取优势地位的担忧也是不必的。企业优势地位的获得来自技术和管理上的创新,仅凭作恶的企业几乎不可能做大做强。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