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各家渠道的商务和运营建立联系,搞好关系。当他们有新的渠道推出的时候,迅速做出判断,小量级投放快速试错。一旦验证可行,迅速扩大量级。毕竟红利期只有短短几个月。 如有可能,你可以考虑在渠道早期就签订长期框架协议,攫取红利;或者干脆投资一点钱,变成渠道股东。 举个例子。15年,微信公众号就已经展现出强大的导流能力,尤其是为互联网金融产品导流。那时一部分有远见的金融App,投资了一些个人理财公众号,和自媒体孵化机构。 到了16年、17年,大家都去投自媒体,广告价格很快飙升,一个10000阅读的号,头条可以卖到十几万。 这时,那些早早布局的公司,不仅可以从投资的公众号以较低价格不断获取用户,甚至在一些公众号二轮融资时成功套现,赚了一笔。 四.总结 我一直觉得,渠道是运营最复杂的活,却没有一个系统的方法论。 当一名运营总监,或者渠道经理,面临几百个形形色色的渠道,每个渠道都拼命告诉它,“我家效果好,你们竞品XX都投了!”,他会有些无助。 他只能依靠过去的经验、朋友的推荐、甚至是酒桌上的套词,朋友圈里的文章去做出判断。但经验迅速失效,直播,朋友未必靠谱,套词多有假话,朋友圈里的渠道早已过了红利期。 因此我写了这篇文章,希望能让运营小伙伴们有所参考。 我们将复杂纷乱的渠道市场,简化为需求模型,并由此推出渠道三大定律: 量级定律:同一个渠道,想要获得的量级越大,CAC越高 时间定律:同一个渠道,越早进入,CAC越低 精准定律:不同渠道,越精准,CAC越低 由此,我们重建了一整套渠道投放逻辑: 先占领精准渠道,再考虑泛流量 提升量级,保证利润和增速的平衡 钱该烧就烧,别怕亏损 保持敏锐的嗅觉与好奇心,及时跟进新渠道 对大多数公司来说,流量是命脉,渠道建设是运营工作的重中之重。优秀的渠道,维持较低的CAC。而卓越的渠道,洞察先机,攫取红利,在保持利润率可接受的情况下,尽可能加大流量,提升用户规模。 需要说明的是,卓越的渠道需要一个同样卓越的老板。 我偶尔会去一些企业讲课。跟老板们聊天的时候,发现不少老板喜欢定一个框框出来,详细到CPA渠道能接受什么价格,CPS渠道什么价格,年底要做到什么用户量级。 这种情况下,负责渠道的同学往往束手束脚,毫无决策权,错失无数机会。因此,这种企业的增长速度也往往很慢。 需求模型告诉我们,价格从来不由任何一个老板决定,而是市场各方博弈的结果。 因此最佳的方式,是找到一个靠谱的人,充分信任,最终结果挂钩奖金。 以上。 #专栏作家# 孙金龙,公众号:金龙聊运营(id:tikuapp),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专注运营方向,欢迎多多交流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