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让人想起去年刘强东曾被同行误解的一件事。在某次论坛上,他大致的表述是,中小零售企业未来可以不再做电商,与京东携手云云。外界一度批判他,说他霸道。若从今日新的零售理念看,其实,他应该是对外传递京东定位于基础设施的信号。 京东从一家基于互联网模式、拥有线下基础设施的零售企业,逐渐变成一家“零售基础设施”解决方案企业,既是京东的开放之旅,也是这个行业的升级过程。这一新的定位,打开了京东的格局与视野。过去,我们说,京东相比阿里,总有一种局促、逼仄的感受,我想,与早期商业模式有关。如今,一个开放的京东,同样具有偌大的零售世界观。在“零售基础设施”的视野里,我不认为京东集团的格局比阿里集团小。 事实上,京东的理念,并没有停留在“基础设施”层面。若从最高的愿景来说,它提出的“零售即服务”才更精炼、简约。在前一篇文章,我说,这是比SAAS(软件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LaaS(基础设施即服务)更高的总结。只是说,“零售基础设施”服务更能直接体现京东战略定位,更有边界意识。这个词汇本身传递了京东的专注与聚焦。 短期甚至中长期,京东集团超越阿里集团的机会可能并不乐观。但若只是对标京东与天猫,我们认为,未来3年,j2直播,双方的规模将可能发生转换,甚至超越后者。 这也是我更愿从开放角度观察“第四次零售革命”价值的原因。它的推出,一定会伴随着京东集团整个组织架构、管理体系的变革、优化及提升,并会传导到它的企业文化与价值观层面,并波及新商业文明的形成。 当然它也是京东面向资本市场讲述新故事的开始。就像阿里集团开始淡化电商概念、更多让人看到它身上的“Google+FB+Amazon”综合形象一样,直播,京东需要走出电商概念,走向更大的基础设施概念。 革命短板:亟须强化的媒体属性 当然,我们褒扬京东定义出“第四次零售革命”,定义出“零售基础设施”的边界,但并不意味着它的零售新生态的落地就已经完美。与阿里以及更多传统阵营的同行一样,它的革命行动还只是处于初期,它的面前同样没有成熟的参照。 就新的探索行动来说,对手们的动作整体比它更快。比如阿里,虽然物流体系不及京东强势,但借助线下收购、投资的多种零售业态,以及大数据及云计算、金融、内容领域的优势,当然也有强大的资本力量,它的探索更快也更密集。 而且,要看到微观的数据部分。京东虽同样拥有大数据,但维度、消费者ID不如阿里更丰富。截至目前,阿里版图已经形成电商生态+内容生态,整个淘系正与大文娱以及诸多社交(微博、陌陌)、线下(银泰、三江、苏宁、联华超市)等用户数据进一步打通。 阿里的新零售里,在数据与营销层面,具有全媒体、全链路、全渠道的优势,而京东虽然能依托基础设施,在智能化技术与消费两端打破时空,撮合无数的碎片化需求,适应多渠道覆盖,但就媒体属性与用户维度来说,它还很欠缺。用户在京东平台上,更多还是交易,缺乏更多时长的体验。相对来说,阿里系,淘宝更像一个大社区,大文娱则更像一个拉长体验的缓冲。整体来说,京东的零售新生态仍缺乏一些血肉之感。 相比阿里版图展示的全场景、全通路、全媒体、全联接、全品类。京东不缺硬的部分,也不缺技术能量,目前这个阶段,除了品类之外,它更多缺少媒体属性。最近三天,阿里的动向更明显,淘宝造物节、女性大会、网商大会传递出来的媒体化社会、强烈的品牌意识、IP世界观已不同于过去。 我们确实也在看到京东正通过开放与资本动作实现嫁接。除了之前融合腾讯社交入口与支付体系,前不久我们还看到它与本地大型媒体集团开始频频牵手,在媒体通路、数据、多屏覆盖上,开始构建自己的体系。我们认为,如果这部分得以补足,它定义的“第四次零售革命”,有望真正实现无界、精准,比你懂你、随处随想、所见即得。 当然,这里只是对比了京东与阿里,这并不能涵括中国零售业的演进。就如阿里的探索只是路径之一一样,京东的探索也是如此。新的战略定位周期,我们相信,这个行业会有更多不同的落地实践。未来,整个行业的博弈将很难再度以单一的企业组织来对标、衡量,它将是生态的博弈,既比拼底层的技术与运营,更比拼开放、负责的精神。我们相信,中国零售新生态会在这种博弈中生发出全球商业舞台最具魅力的一幕。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