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能看到,京东定义的“第四次零售革命”,不但是前三次形态的延续,更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电商形态的深化与升级。它传递出京东对传统零售形态的敬畏与尊重。它并没有将自身与历史切割,甚至还认为自己仍处于延续20多年的第四次革命中。 上述言论应该不是刻意针对阿里。但零售本质不变、零售没有新旧之分的表达,却有瓦解“新零售”一词的功能。 革命动因 “第四次零售革命”背后,有京东过去多年真正的零售业经验作支撑,它不同于虚拟地产形态的阿里。这让它比更多企业体会到零售业变革的痛点。如上所述,零售本质没变,真正发生变化的是零售业背后的基础设施。后者每次升级,都会对成本、效率、体验产生巨大的影响。 再去体会一下京东率先提出的“零售基础设施”定位,就有万变不离其宗的味道了。说到“基础设施”,话题倒并不新鲜,几乎每个互联网巨头都说自己要做未来的“水电煤”。BAT、谷歌们都是如此。 京东定义出“零售基础设施”与“第四次零售革命”,到底有什么目的与战略价值呢?在我们看来,它应该至少包括以下三大方面: 一、京东GMV规模虽然不及阿里、亚马逊,但相比阿里等电商,以及诸多实体零售企业,它在基础设施层面有差异化竞争力,这是构建零售新生态的核心; 二、这是京东诞生以来最大一次平台开放动作。这一轮开放,建立在物流等基础设施独立的前提之下。后者将驱动京东走出电商概念,走向更大范畴的生态体系。过程里,还将伴随着业务单元、组织架构的升级; 三、这也是京东面向资本市场讲述的新故事。亏损多年后,京东已步入实质盈利周期,它需要通过商业模式更新,通过全新的战略定位,适应市值管理的挑战。可以预言,重新定位后的京东,也将进入资本动作密集周期。 同样说“基础设施”,京东与BAT、苏宁等阵营画风都不同。以阿里为例,它的维度确实丰富,主要包括阿里云、蚂蚁、菜鸟三大方面,对应技术、金融、物流。需要承认,阿里技术、金融已成军,属于履带战略的关键。但要说4岁的菜鸟挑战京东物流,还太稚嫩。 与10岁的京东物流相比,它过“轻”,过度依赖集团开放平台业务支撑,它的本质其实是物流大数据+SaaS,当然菜鸟联盟其实已经具有Paas雏型。但是,物流领域属于偌大中国零售新生态的最大障碍之一,里面有较深的政策与行业壁垒。如果只满足于轻资产模式,将很难做到纵深服务。前不久,菜鸟与顺丰的矛盾,已经反映出菜鸟模式的弊端。是啊,阿里渲染大数据的价值,其他公司数据资产的意识也开始自觉。未来,菜鸟可能在表面的覆盖上能超过同样,但每个区域它都很难真正下沉,它面临的挑战会更大。 苏宁物流布局也很早。单说线下基地,一些区域不逊京东,但在ICT尤其适应云时代的智能化技术层面、供应链层面、触达消费者层面,它不及京东更有竞争力,更有效率。未来,京东金融也会发挥关键作用。 可以这么说,如果综合物流、技术、金融等多维度看,京东物流胜于菜鸟,金融有所不及,技术要素整体独立性虽有限(对标阿里云),但若集中在零售平台,则各有特色。而相对于苏宁以及诸多传统零售企业,它的综合优势非常明显。这还不算它参投的公司,如达达物流等。 不过,要说京东将自身定位于“零售基础设施”解决方案提供商,倡导“零售即服务”,纯粹是赛马策略,那肯定很荒唐。它不可能为了对手而重新定位。这一定是出于京东集团开放的要求。 京东早已不是所谓“自营”电商,也不是淘系模样的开放平台。在它的零售平台与基础设施之间,已经出现了价值转换:过去服务于京东零售体系的基础设施部分,随着零售生态规模扩大,内部支撑不但壮大,并且已经具有强大的溢出效应了。 未来的京东系版图,前端零售业务本身,将只是其基础设施上的一个服务单元而已。京东将出现“母以子贵”的效应。它的基础设施,未来将服务京东之外更多第三方面零售企业、组织。 这也是“第四次零售革命”强调的一部分,就是信息、商品和资金服务的提供者,将一步步走向社会化、专业化。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