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王云辉 7月10日,亚马逊Kindle×咪咕电子书阅读器(以下简称咪咕Kindle)正式发售。这是中国移动咪咕公司与亚马逊专为中国市场定制的联合品牌产品,也是全球首款联合品牌Kindle。自6月27日开放预售渠道以来,咪咕Kindle就引发了行业内外的热烈关注,广大消费者竞相选购,目前已累计预定近10万台。 表面看来,这种产品级的合作,在行业内早已司空见惯。 但事实上,无论是要深扎中国市场的亚马逊,还是谋求破局大文娱的咪咕,此番都是倾注了全力进行关键一搏。 而在双方的产品与合作背后,那些诸多打破常规的细节与谋算,更值得深入解剖。 1 在Kindle的历史上,这是一次堪称里程碑的合作。 亚马逊阅读中国区总经理艾博儒(Bruce Aitken)说,此次发布的定制版Kinde是全球第一个联合品牌的Kindle,也是第一个专门为中国客户定制的Kindle。 "这是过去10年来,Kindle第一次做这样的重大创新。"亚马逊全球副总裁、亚马逊中国总裁张文翊说。 不同于以往任何一代产品,这款定制版Kindle,能让用户同时阅读两个书店的电子书:亚马逊超过46万本,以及咪咕超过50万本。 更值得注意的是,它们并不是将咪咕的电子书内容,直接整合进入Kindle的亚马逊书库;而是从内容库到用户账号体系,都保持了原有Kindle书店与咪咕阅读书城的独立性。 在定制版Kindle的系统中,两个书店同时并行,用户可以分别用Kindle的账号和咪咕阅读的账号登陆,并在两者间一键切换。且无论是在Kindle阅读器、手机、平板还是其他设备,这些内容都可以保持进度同步。 通过这一模式,双方成功地绕开了彼此业务的冲突限制。 一部文学作品除了本身的电子出版、实体出版,往往还会被改编为有声读物、游戏、影视等更多作品。在此过程中,在作者与不同出版方之间,同一部作品的不同版权领域之间,分成比例都各有不同。 如果要将咪咕的内容直接纳入亚马逊的书店,就有可能导致双方乃至更广层面的版权规则与利益冲突。 此外,在Kindle的中文书库中,全都是已出版纸质书的完结作品;而在咪咕的书库中,则有大量仍在连载中的网络文学。两者的业务体系和系统架构都存在巨大差异。 如今,两个书店并行于同一个硬件设备,这些问题全都迎刃而解。 而这也意味着,双方的技术合作,已经深入到操作系统底层,并对各自的系统后台乃至手机APP,都进行了针对性的研发调整。 事实上,双方还有更多进一步的深度联合。 比如渠道的整合。本次Kindle×咪咕阅读器的发售渠道采取了 "线上+线下联合发售"的模式,线上包括亚马逊中国官网、咪咕阅读APP、Kindle天猫旗舰店和中国移动天猫旗舰店、京东商城、苏宁易购及浦发信用卡官网;线下则通过中国移动各大营业厅发售,方便消费者多渠道购买。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Kindle产品首次通过线下渠道进行发售。 还有支付的打通。这款定制版的Kindle全面支持一个新的支付方式:无论在咪咕还是Kindle的书店,用户都可以使用中国移动话费直接购买电子书。 双方甚至为这款产品的用户提供了丰厚的补贴,包括300元的咪咕阅读书券,以及价值388元的亚马逊prime会员一年。 2 作为中国市场硕果仅存的美国互联网巨头,这些年来,亚马逊已经多次为中国市场"破例"。 比如,打破了亚马逊原有的区域界线,在中国率先开通海外购;比如将Prime会员服务引入中国,在中国实现了海外购免邮费等等。 阅读业务更是如此。 在2012年Kindle入华之初,其书店内只有2.4万本书籍。而现在,中国读者能看到的Kindle电子书已超过46万本,其中22万本为中文。 2016年,亚马逊还在中国推出了Kindle Unlimited电子书包月阅读服务,每个月只需要12元,就可以实际无限制、无限量的可读书订阅。 当时,包月阅读的书库有44000本书籍;现在,这个数量已增加到超过75000本。 尽管如此,依然没有任何人曾经预想,Kindle会从联合品牌到系统定制,会为咪咕全面开放。 在这一"妥协"背后,亚马逊究竟有怎样的考量? 关键在于,对这家全球最大的在线书店来说,中国市场不容有失。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