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选择目标顾客人群,或是选择之后分析目标顾客人群时,我们常常会对目标顾客群(可以是多个)的特征(主要是需求特征)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进行描绘和勾勒(称作顾客画像或顾客素描)。顾客素描的角度如下图所示: 客特征勾勒的4个侧面 1. 自然属性。 顾客自身的“天然”特征,如性别、相貌、身高、体重、健康状况等; 2. 社会属性。顾客作为社会成员,与社会相关的,在“社会化”中形成的,或者由社会所赋予的特征,如职业、收入、社会地位、社会资本、文化程度、宗教信仰、生活地域(城/乡)等; 3. 生活方式。顾客由自身心理因素所决定的生活状态和行为特征。包括与消费相关的价值导向(消费伦理)、生活态度、情感方式以及审美偏好等多个相互关联、叠合的因素在内,比如是节俭还是奢华;是保守还是激进(时尚);是古典还是现代;是“中国化”还是“西方化”的;是简单的还是繁复的;是闲适的还是紧张的;是退隐的还是奋进的;是纤细的还是豪放的,等等。 4. 消费行为。顾客在消费过程中体现出的行为特征。比如是简单决策(高效率决策)还是复杂决策(低效率决策);是理性决策还是感性决策;是自主决策还是从众决策;是单一主体购买还是多个主体购买(典型情境是:是一个人选择和决策,还是一家老小七嘴八舌地选择和决策);等等。 在顾客各方面数据尤其是行为数据完备的情况下,借助于人工智能,据说有关营销软件已经能从几百个维度(运用几百个变量)对顾客进行画像。但是软件或机器人恐怕难以摹刻出顾客微妙、矛盾的心理特征,也难以揭示出现象背后的“本质”和真实意图。 我们勾勒特定顾客群特征时,以上4个角度及其内部变量、因素未必面面俱到,可根据需要删减(也可以添增)。下面,我们尝试对当前中国市场最大的3大消费者群体作一个简要的素描(近乎于速写)——这实际上也是笔者对这几类群体经过观察后的“假说”。 富人(“土豪”) 中国市场化变革以来,已产生了一个占总人数比例不高但总体规模可观的富人群体。其中的构成相当复杂。早期富人的标签化形象为“山西煤老板”、“房地产老板”。近年来随着科技型创新企业的兴起,“富人”群体增添了一些“知识”、“技术”、“创意”、“互联网”的色彩。在几大商学院EMBA班级上,经常可以见到他们的身影;其代表人物也经常出现在各大论坛和媒体上,使外部对他们的行为特征以及背后的心理特征有了一定的了解。 早期“富人”消费心理的显著特征,是“只买贵的,不买对的”,追求奢侈,喜欢炫耀(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这种现象仍然可见)。但新的富人群体,普遍推崇“低调的奢华”;已从炫耀性消费过渡为“小圈子”内的认同。讲究产品和服务品质,但已不会为一些虚幻价值付出过高代价。重视一些独特的、稀缺的、与精神享受有关的“强度性”体验——即那些挑战性大、信息密度大、空间跨度大以及参与度高、社交性强的体验。比如探险性旅游、国际游学、封闭式修炼学习等。 作为“富人”,常常会有一些个人爱好和区隔性消费。所谓“区隔性”,就是与众不同。哪怕再低调的富人,直播,也愿意为此付费。“区隔性”消费的载体主要有茶叶、雪茄、艺术品、收藏品、音响设备、手表、汽车,等等。 “中产阶级” 中国市场上的“中产阶级”是消费的中坚。“中产阶级”在全国很难有统一的标准。总的来说,atv,年龄在30多岁-50多岁,文化程度较高,在公司/机关/单位里是骨干和支柱,收入能保证衣食无忧。这群人“上有老,下有小”,负担重,责任大;价值观鲜明,有较高的精神追求。 “中产阶级”总体上具有“平衡消费”和“理性消费”的特征。所谓“平衡”,主要是指收入和支出之间的平衡,不激进、不超前,但也不过于节俭和保守,保持一定的生活质量。这也意味着在当下消费和未来安全之间的平衡。比如,一个中产家庭,平时小孩的父亲、母亲工作努力,开支也很谨慎;但到了春节还是愿意花费较大一笔钱带孩子到三亚去看看大海,一家人赤着脚在沙滩上感受海浪的温柔或激越。所谓“理性”,主要是指独立思考,自主决策,不率性,不感性,不冲动;对消费的投入产出有清醒的分析和计算;对产品(服务)的性价比和价值(以及价值的来源)有比较客观、清晰的认知。“中产阶级”对产品(服务)所蕴含的知识很感兴趣,购物决策时常常对购物理由进行充分、完备的论证。因此,他们不会“只买贵的”,也不会“只买便宜的”,但会买最合适和自己认为最“正确”的。借用“政治正确”一词,“中产阶级”很在意“消费/购物正确”。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