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电信服务在移动市场上进入存量经营阶段的判断早已作出,在“连接人”方面,增量用户的获得变得更加困难。因此,直播,围绕存量用户重新划分市场份额成为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三家运营商的重点。而在4G网络的争夺上,中国移动取得了绝对领先的优势,根据中国移动董事长在2017年上海MWC主题发言中的数据,中国移动的4G用户规模已经达到了5.8亿,累计用户数达到8.6亿。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在双方持续深度合作的基本打法下,通过“第二卡槽争夺”和全面推行全网通手机等策略对中国移动的定制终端手机(网络论战中习惯称之为“阉割版手机”)等发起了全面挑战。特别是,在全网通的推广上,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更是采取了逐个在重点省份重点城市的方式进行。 客观上看,目前个人还没有看到这种策略对于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在4G市场份额上争夺的效果数据,但是也对中国移动的业务造成了一定的干扰。前阵子爆料中国移动某地方分公司对OPPO手机采取的扣罚的极端做法,虽然这本身属于中国移动内部具体的竞争策略问题。但终归还是一记昏招,这似乎与全网通的策略的刺激有关。因此,可以判断,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为了抢占第二卡槽,还会在全网通手机的策略上持续下去。 根据个人对这方面的观察和分析,个人认为,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在全网通手机的推行上与中国移动定制终端机的对决的最大作用是教育了用户,向用户作更多的让利。这的确体现了以用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而就全网通策略对市场份额的影响来看,还要受到其他因素的制约。因此,个人的观察结论是:全网通营销策略在资源上是浪费的,而浪费的关键在于网络能力尤其是网络覆盖上的不足。因此,两家与其在这样的营销资源上花费更多,不如把这些营销资源节约下来,放到强化网络能力方面来得更加务实,即多建一些基站。 看到这样的观察分析结论,相信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两家运营商的一些员工会不爽。不爽归不爽,接下来我再以平时使用两家运营商的手机号所遇到的与网络能力有关的问题,用几个场景呈现一下,也许就更加好理解为什么有这样的结论了。 场景1:办公地也算是广州中心城区的黄金地段,离地铁口5分钟左右,周边是高校。办公地的4G信号覆盖还算可以,但是与办公地直线距离不超过200米的某银行写字楼的后面一个区域,经常无4G网络信号。 场景2:在离办公地直线距离约500米的地方,是一个小型的菜市场,菜市场临近交通主干道。菜市场是一般的小型顶棚建筑。周边虽有高楼,但也只是其中两面。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菜场每个当铺都放着支持微信、支付宝的二维码牌牌。但每次买菜摊主都会提醒,这里面4G信号不好(手机显示是3G网络,连接很慢,扫码连接会失败),可以拿着二维码牌到进门的地方支付完再过来告知一下。 场景3:在某问答平台,有中国联通用户问为什么自己的手机是全网通,却只是3G信号没有4G信号。这存在几种可能:没有开通4G业务,没有4G信号,不是4G手机等等。个人根据问题判断应该是没有开通4G业务或者没有4G信号的两种可能性最大。显然,全网通手机和4G的关系,在营销上也没讲清楚。而如果是没有4G信号的话,则最大的可能又是4G网络覆盖的问题。 场景4:周末的时候会跑一跑城中村,虽说是城中村,但也还是属于繁华地段,最大的特点是房子楼层不高但密集,人口密度大。在这样的城中村里穿行,会发现4G网络信号一直处于飘忽状态。在这里,最好使的是WiFi。所以,在这种城中村,大家最喜欢的方式就是拉一条宽带然后多家分享。手机上网主要靠家庭宽带WiFi。这种人群集聚的地方,这里的用户,是不是全网通或者第二卡槽的目标用户?类似这样的区域,恐怕还很多。 场景5:最近发现手机上的4G信号又变成4G+的样子了,这个4G+,就是此前所说的4.5G,叫做聚合载波技术。形象的比喻说是相当于高速公路双向四车道变成八车道了。但是,这样的车道,对比之前的4G信号,又存在两个体验差异,直播,一是速度并不比4G快,甚至可以说有时候连接反而慢了。二是出现网络连接中断的情况增多了。这又是什么问题?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