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牌摩托车厂商宗申杀入共享电单车混战 投资1000万欲拓海外市场 2017-07-07 08:33来源:铅笔道pencilnews 原标题:老牌摩托车厂商宗申杀入共享电单车混战 投资1000万欲拓海外市场 ◆ 7月8日,杰米电单将在2017北京国际共享单车展会上首次对外亮相。 文| 铅笔道 记者 付文学 ►导语 同样涉足共享出行,戴威23岁组队,胡玮炜32岁出道,而余自强却在49岁入局。 与摩拜、ofo两大掌门人相比,余显然不具有年龄优势。“年轻人还有大把时间试错,我每过1年就少了剩余生命的5%。” 但他的经验长板明显:背靠宗申集团,已在摩托车、电动车等制造业打拼19年,渠道资源遍布全球五大洲。因此,他将目标市场放眼海外,计划投放共享单车的“升级版”——共享电单车。 今年3月,拿着宗申集团的1000万元种子轮投资,他创办杰米电单。摸索至今,单车已进入内测阶段,预计8月量产。 放眼国内,单车大战已是红海一片。年近半百,他能否在海外市场觅得新机? 注:余自强承诺文中数据无误,为其真实性负责,铅笔道已备份录音速记,为内容客观性背书。 获投1000万 “过于保守,创新不足。”宗申集团董事长左宗申的8字评语像一盆冷水,将余自强浇了个透心凉。 这是今年2月他向8位领导汇报工作时的情形。彼时的他是宗申集团旗下某合资公司总经理。3年时间,他曾跑遍世界五大洲,带团队将摩托车年销售额稳定在3亿元。 汇报之前,他怎么也不会想到,商业计划书中20%的增速会被打上“保守”的标签。虽心有不甘,但不服输的个性促使他思考如何摆脱这顶帽子。 会后,他将公司高管召集到一起,讨论如何在原有基础上继续增量。鉴于时下火热的共享单车,他们思考能否做共享摩托车。 但余自强很快否定了这一想法。在他看来,直播,受驾照等制约,大多数年轻人已丧失了对摩托车的兴趣。“平均每100个人中,才有两人有摩托车驾照。” ◆ 杰米电单的小伙伴们。 对于共享单车,他也不打算贸然涉足。一来,摩拜、ofo等已先入为主,后来者机会不大;二来,他认为用户对效率和体验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共享单车迟早会面临升级。 而共享电动车正是他眼中的“升级版”。“单车相比电动车,就好比黄包车相比出租车。” 不过参照1999年国家标准(车速不超过20公里/小时,整车车重不超过40公斤,功率不超过240w,具有脚踏骑行功能),市面上大多数电动车属于非标产品。“只有电单车符合该要求,为何不做共享电单车呢?” 至于共享电单车能否被用户认可,他无从得知。为此,他委托北京的一家调研公司深入北上广深等6个城市,走访了900余位共享单车用户。“当时已有公司在投放电单车,但刚起步、单车数量少,不具有参考性。” 调研结果让他决定一试。原来,73%的用户有使用共享电单车的意向。“主要原因是效率高、速度快,而且省力。”然而,在共享出行领域,国内市场已是红海一片,他设想:为何不利用已有海外资源,拓展海外市场呢? 他为此咨询了欧美多地的合作伙伴,后者无一例外选择支持。“不少地区仍为有桩模式,取车、还车不便,他们有代理运营意向。” 想法既定,余自强连夜飞往北京。时值两会,他在间歇期找到参会的左宗申,坦言即使放弃现有的7位数年薪,也要启动这个项目。 左被他的诚心打动,当即决定投资1000万元。杰米电单由此成立。事后回想,余自强开玩笑道:“如果得不到集团的支持,就真要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了。” 预计8月量产 事实上,在创办杰米电单之前,余自强已扎根摩托车、电动车等制造业19年,对车辆的设计、生产和销售驾轻就熟。 然而,为降低时间成本,他选择直接收购成型的设计方案。“如果自行设计,至少得等半年以上。” 依靠此前的业务积累,余自强很快与台湾的一家厂商达成合作。对方共拥有6套电单车方案,产品主要销往欧洲市场。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