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地一声惊雷,老鸨一声响锤,ofo又融了7个亿美金!把自行车做成了快销品的各位小主们,手捧这么多现金要把共享单车引向何方呢? 共享单车优质的一二线市场已经饱和,部分经济发展势头较好,人口稠密的三四线城市还有一定的增量空间,至于广泛的县级市和农村市场则存在太多的不确定性。ofo本轮约47.6亿人民币的融资,按照其公布的平均每辆200元的单车成本,可再投放2830万量车。 像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在投放了106万辆单车后,市场就已经饱和。2830万辆新车足够在中国剩下的人口几万到几十万不等的500个小城市全部覆盖一遍了。但是与ofo 融资消息同步披露的是其大举进攻海外的计划。这也侧面验证了国内市场已走向阶段性饱和,持续投入的效益产出比在递减。 那共享单车走向海外又有何优势可言呢?与手机链条一样,甭管你国外厂家吹什么炭纤维、钛合金啥的,atv,那都得在中国生产或者购买主要零部件。共享单车的模式在海外付费习惯较好的环境里简直就像做公益,仍有较大的红利空间。在全球移动互联网话语权的争夺战里,共享经济成为了中国在新经济商业模式上为数不多的差异化样板,并且有充分用户利益基础。共享经济自然能成为给“一带一路”提升海外民意好感度的润滑剂。 从中国100city到全球200city 共享单车进入下半场,不为上市却融资高潮迭起,显然是让资本市场看到了更为广阔的商机,那就是出海。 中国资本海外布局这么多年,除了华为在靠技术立身外,鲜有进一步成功的案例,更多的是通过购买海外固定资产成为了接盘侠。造成这种困境既有政治因素,东西方意识形态的对立,同时作为“学生”,我们并没有掌握核心竞争力,低价和游离于中低端市场的同质化竞争并不能为中国制造在欧美赢得消费市场的好感。 这几年国内移动互联网的步子迈的特别大,很多缘起于西方的概念在中国得到了较系统的实践,互联网金融、网约车、金融科技等热门板块让中国在新经济领域与全球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甚至局部领先。 共享单车所推动的共享经济则是有中国开创的新商业模式的代表,他将移动互联网与传统硬件产品结合,以近乎公益的形式反哺利益给用户,让消费者用脚来投票,形成了对跨国消费市场的通杀。这也应了那就老话,“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共享单车急着走向海外的另一个重要动因,是国内市场的阶段性饱和,所剩的市场空间不足以支撑ofo和摩拜这两家巨头的梦想,更没有给零散的跟随者留下多少空间。目前共享单车在国内已经覆盖了超过100个主要的一二三线城市,与国内总共661个城市相比覆盖率接近五分之一,从面上看国内的市场尚未充分渗透,实际上三线城市以下,共享单车的损耗,运营维护和投入产出比非常不经济。经济不够发达,人口集中度低的县城和乡镇等区域,人们更喜欢使用电动车和摩托车来满足一定承重和运输性质的交通出行,自行车反倒成为了鸡肋。这也是共享单车将增量市场放在全球主要类国内一二线城市的原因。 从ofo公布的海外路线图来看,到2017年要投放2000万辆自行车,服务全球200个城市,进入20个国家和地区,下半年的重点在西欧和东南亚地区。加上之前已经开始业务的美国、英国、新加坡以及哈萨克斯坦等4个国家,基本涵盖了“一带一路”的辐射区。 用领先的商业模式和利益回馈率先撬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消费市场,用新科技和创新体验来改变经济带国家对中国经济的全新认知,这是无疑将会给中国资本出海打造一个赢得口碑的软名片。我想这也是为什么阿里在共享单车全面走向海外之际成为领投者的原因。 制造业产能“借壳出海” 大家都知道全球80%以上的手机都在中国生产,而中国60%以上的手机产自深圳。中国一直拥有全球制造业最具竞争力的供应链体系、管理能力和生产制造水平,但是在整个全球商业链条里却一直扮演着打工者的角色,拿着微薄的利润,饱受激烈的同质化竞争之苦。 在自行车制造领域相同的戏码同样上演着,自行亚太市场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的63.8%,天津早在多年前就成为全球最大的自行车生产基地。中国生产着全球超过60%的自行车,电动自行车也在全球占据超过50%的市场份额。然而中国的供应链依然是打工仔。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