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共享单车平台ofo小黄车宣布已完成7亿美元E轮融资,阿里巴巴、弘毅投资和中信产业基金联合领投,滴滴出行和DST跟投,易凯资本担任本轮融资独家财务顾问。而在不久前,摩拜也刚刚完成6亿美元融资,很显然在两大巨头纷纷完成融资之后,ofo和摩拜已经成为市场唯二两大玩家。 双双融资,为何ofo获得的资金更多? 一直以来,摩拜ofo融资的新闻总是有些争先恐后的意味,然而很多人或许到现在才发现一个事实——在一轮轮融资像滚雪球一样逐渐积累、沉淀之后,ofo赫然已经在规模上将摩拜远远甩在身后了。 作为共享单车的原创者与领骑者,ofo小黄车一直以来都在共享单车市场的竞争中保持着优势。近日,来自美国知名市场调研机构7Park Data发布的中国共享单车市场研究报告便显示,目前ofo已经占据了共享单车行业65%的市场份额,形成绝对领先摩拜的态势,稳居行业第一。 这场市场份额争夺战中,目前 ofo的市场份额在中国14个一级省市中的8个处于领先地位。在国际化扩张上,ofo也拥有远比摩拜更快的扩张速度。如今ofo在月度用户增速、新增用户份额方面都持续领先摩拜。很大程度上在当下市场远未饱和的情况下,用户的刚需仍然是有车可骑,而得益于单车硬件成本较低且供应链产能优势明显,ofo可更快速的在更多城市大规模投放车辆,满足行业高速增长用户的更多出行需求。 在摩拜各种营销手段齐用,甚至放出接入微信九宫格这样“大招”的情况下,都无法阻止ofo的增长态势并撼动ofo的市场地位,足见ofo行业领骑者的称号绝非虚名。而随着ofo小黄车新一轮融资的成功完成,ofo小黄车进一步巩固了自身的领先地位,尽管此前完成融资的摩拜仍然在后面不停追赶,但是从当前的市场状态来看,摩拜想要超越ofo恐怕还是有些难度。 而对摩拜来说,更加尴尬的是ofo仍然拥有远比摩拜更快的增速,当下的三四线市场远未饱和,ofo的市场份额在可预见的未来势必还会继续增加,当下的7:3市场格局很有可能会在未来变成8:2格局。互联网时代竞争的精髓始终都是“唯快不破”,而在共享单车的竞争中也是同样的道理,更多的投放量本身就意味着足够多的线下展示,从而吸引更多的用户。尤其是在如今线上流量红利结束,流量价格高涨的情况下,线下本身正在成为流量的价值洼地。在这一点上,ofo显然已经走在了竞争对手的前面。 在两大巨头纷纷完成融资之后,市场开始兴起了一轮会不会合并的讨论,毕竟同样的剧本我们在美团点评、滴滴快的身上都见到过。但是不久前,两家公司的创始人却纷纷表示不会合并。 合并的基础在于双方旗鼓相当,但在ofo小黄车市场份额大幅领先摩拜单车,并且三四线城市以及海外还有巨大的增量市场的情况下,双方可能确实短时间内并没有合并的意愿。但前两年发生的几大合并事件还是教育了很多人,中国互联网的马太效应愈演愈烈,当你的公司正好处在军备竞赛的战场上时,竞争到最后都成为资本的战争。 无论是ofo和摩拜如今都获得了大量投资机构的支持,投资阵营都还是非常强大的,不过仔细看来,还是大有区别。 如今ofo的投资机构有唯猎资本、东方弘道、金沙江创投、真格基金、经纬中国、滴滴出行、Coatue Management、小米科技、顺为基金、中信产业基金、元璟资本、Yuri Milner、DST、蚂蚁金服、Atomico以及新华联集团等机构和天使投资人王刚的个人投资。 摩拜的投资机构则有愉悦资本、熊猫资本、创新工场、祥峰、高瓴、华平投资、红杉资本、启明创投、贝塔斯曼、腾讯、携程、华住、TPG、富士康、Temasek淡马锡资本等机构以及美团创始人CEO王兴、李斌的个人投资。 对比来看,我们可以简单得出以下几条结论: 1、ofo的投资人主要以战略投资者为主,而摩拜投资人更加偏向财务投资。 共享单车作为连接线下最有效的工具,ofo所打造的开放平台其实可能更适合共享单车的行业发展。摩拜致力造车,atv,ofo致力连接,两家公司不同的定位决定了未来的走向。 真格基金董事总经理顾旻曼曾在一次活动中表示,ofo跟摩拜是很典型的北派和南派创业企业。南派的创业者更加精耕细作,先是非常区域性地做生意,把模型做出来,才敢往外扩。但北派的方法是非常狂飙突进式的,先把市场份额拿下来,然后慢慢做优化。这也是整体创业思路上面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区别,自下而上的单点突破,而是自上而下的规模式覆盖再做优化。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