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老板真不好当。 除了抓业务、抓管理,还要考虑自己的“人设”:是当个宅心仁厚的“老大哥”式老板,还是亲切开放的兄弟式老板,或者威严肃穆的“老板”式老板? 亲切容易严肃难。亲切惯了,真到下狠手的时候又不忍心,还免不了担心自己“人设崩塌”,助长员工不满。结果思前想后不够果断。 今天要分享的这篇文章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为了维护“人设”,关键时刻不敢当“坏人”,公司破产不是梦。 本文转载自小饭桌(xfz008) 原题《为什么往往“好人”做了个坏公司,“坏人”做了个好公司?》 作者折耳根 去年12月份,朋友入职一家刚刚融完A轮的公司,制度比较健全,文化理念先进,好多同事全都是海归。春节后回来公司就倒闭了。 听我讲完,你也会觉得公司不破产才怪。 他们公司有很多bug,比如公款报销吃喝是公开的秘密,领导也知道,但解决方法就是无休止的开会提醒。 跟很多公司一样,这家公司并非死在产品业务,而是掉进管理大坑。人都有惰性,比如好吃懒做、吃软怕硬,大多数人或多或少都是。 而管理是什么呢?说简单一点,管理就是“纠错”,以便员工更符合规范、更高效地做事。这需要纠正他人的过失,去批评、甚至处罚错误行为,这就是 “做坏人”——不怕得罪人;否则对方就不会把制度放在心上。 这是很现实、很明显的道理。但是真正敢于、善于做“坏人”的人很少,大家都希望自己是好人。这就是面临的最大困境:既想管理有效率,又不想得罪人。 中层不“坏”,累死三军 之前听在传统企业工作的朋友讲,他们公司每次进行安全检查时都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诸如记录不规范、劳保穿戴不合格、现场监护不到位等等。尽管已经整改无数次,却依然存在。 老板非常头痛,大会小会都在强调大胆管理、严格考核、分析原因、抓住根源,但都没有明显效果。 究竟是哪里出错了? 原因只有一个,就是中层管理者不愿做“坏人”。 尽管有明确处罚规定,但在实际执行时,多数问题只是在会议上说说、喊喊口号、做做样子,根本不会进行处罚。中层管理者都不愿意当第一个坏人,希望别人先开始。 在员工要求不合理时,这家公司的管理层依然会迁就、退让,最多是好言相劝;在员工违反制度强词夺理、找各种理由为自己开脱时,管理层依然束手无策。 后果是什么呢? 实际情况是,当犯错必定会受到处罚时,一个人就会在执行中避免犯错误;而受到处罚变成随机事件时,他会觉得 “犯错误不一定受到惩罚”、“原来我犯错误是可以的”,就更容易抱持侥幸心理、不按照规章制度做事。 在传统企业,很多行为规范都是用鲜血换来的教训。不用我多说,你也能猜到这家公司的后续走向。 基层员工既不受制度约束,也不受中层管理者的约束。这样的企业会好吗? 高层不狠,中层不坏 中层不坏,累死三军。但中层坏不坏,还要看高层狠不狠。很多时候,不是中层不够坏,而是高层不够狠,不能发挥中层管理者的势能。 有个创业公司面临着百亿级的市场,创立几个月之初就拿到了两家知名VC的天使投资。两年后,这家公司进行了破产清算。 核心团队成员说: “曾经靠着自己爬到半山腰,却只能跟随夕阳落回山脚。因为我们走的那条路,注定攀不上山峰。” 正如他所说,这家公司的APP 产品开发简直是一场噩梦。最开始规划的是 2个月上线第一版,然后2个月推迟到4个月、4个月推迟到6个月、6个月推迟到1年……直到2年后,项目宣告失败,产品仍未正式投入使用。 主要问题,都在CEO和核心团队。 首先,核心团队里没人懂产品和技术。CEO也没有要求人力总监必须找到CTO,而是退而求其次,选择了找利益无关的技术大牛评估难度和节奏、找到经验丰富的开发人员主导产品,让一个主管级程序员去对接。 这样做的时候,刚开始也挺好,开奖,事情也在朝着靠谱的方向在发展。但是,在执行过程中,暴露出各种各样的问题。 首先,atv,技术大牛对公司实力非常不了解,完全是从个人角度做出的评估。比如腾讯架构师和工程师说项目非常easy ,这是建立在鹅厂程序员非常优秀的基础之上。而作为一个初创公司,只能找到很普通的程序员。执行起来比预想的困难十倍不止。 然后,这个公司把产品交到了看起来很靠谱的传统开发手上。找到这人时,大家都无比欣慰: 这个人由核心成员的亲戚站台推荐。 这个人是暖男一枚,聊起项目来真是如沐浴春风。 这个人有十年开发经验,金融系统完成无数,还怕移动开发不成。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