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elodyne阴影下,国产激光雷达如何在无人驾驶领域分杯羹 2017-07-05 09:16来源:钛媒体 原标题:Velodyne阴影下,国产激光雷达如何在无人驾驶领域分杯羹 【本文来自钛媒体特色栏目“创业者说”,最有钛度的创业者故事】 刚刚过去的世界智能大会举办了一场无人驾驶竞赛,这场由发改委、信息部等诸多部委牵头的“国字号”技术赛事当中,每一个参赛厂商都拿出了各自的看家本领。 尤其是无人驾驶车最为标志性的配置激光雷达,此前这个传感器的供应商几乎都来自一家美国公司Velodyne(详见钛媒体此前报道)。但是在这次大会上,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北京联合大学、中汽研等机构的无人驾驶车队,已经采用了不一样的激光雷达方案。 中汽研的无人驾驶车采用了速腾聚创的雷达产品 这个攻陷了Velodyne统治的公司为速腾聚创,是一家来自深圳的多线激光雷达团队,由邱纯鑫和邱纯潮两兄弟创办。哥哥邱纯鑫是哈工大深圳研究院的博士后,是个标准的技术男,专业主攻户外机器人环境感知,目前担任着速腾聚创的CEO,而弟弟邱纯潮却对商业独感兴趣,一直在公关和营销行业工作,现在担任速腾聚创的CMO,负责市场工作。 钛媒体第一次接触速腾聚创是通过一次电话采访,当时聊到Velodyne盘踞了无人驾驶市场,渗透了主机厂商、地图以及学术机构等不少相关行业,新入局者的机会在哪里?速腾聚创CEO邱纯鑫很有信心的说,不管是Velodyne还是哪家企业,多线激光雷达的技术本身都还没有成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而且最重要的是,atv,Velodyne的产能供不用求,发货周期达到4个月。 如今,随着速腾聚创的16线激光雷达产品RS-LIDAR进入量产,也开始遭遇这种“甜蜜的烦恼”。 4月份,速腾聚创投入了20余条生产线开始量产16线激光雷达,现在增加到100条产线。产品定价5000多美金,比Velodyne 16线雷达8000美金的售价低了近4成。 价格优势和两周的发货周期让无人驾驶行业沸腾了,速腾聚创CMO邱纯潮告诉钛媒体,放出做好量产准备的消息之后,两周时间接到了2000多的意向订单。 而5月份他们的出货为100台。 速腾聚创CMO邱纯潮 “刚开始我们认为我们的产能有点冗余,现在是完全不够用。那些比较出名的研发机构,它跟你要你不能不给吧,学校老师说我在办教育,我也要,军方口的跟你要你也得给。” 速腾聚创CMO邱纯潮说,“所以第二周我们就全部停止接单一周,我要缓一缓,扛不住了。” 相比于如今比较明朗的商业化前景,速腾聚创在一路走来的产品路线和应用方向上都经历了不少两难选择。 从机器人到无人驾驶 无人驾驶技术当中,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视觉传感器是用于周围环境感测的主流手段,在探测精度、探测距离、稳定性和气候条件的适应性上,激光雷达相都具备更为明显的优势。 Google自动驾驶咨询顾问 BradTempleton曾经说过,“做到99%的准确度对于车辆驾驶而言并不够,我们需要的是99.99999%的准确。激光雷达就是小数点后几位的最强保障。” 一向桀骜的ALon Musk曾公开表示,只用摄像头和毫米波雷达部署自动驾驶的传感器。但是已经有媒体爆出,特斯拉也在用Velodyne的64线雷达做自动驾驶测试。 作为传感器冗余设计和精准测距的利器,激光雷达的运用已经成为高段位无人驾驶技术方案的标配。成立于2014年8月的速腾聚创,在三年内就攻克了激光雷达技术也常为业界称奇。但回顾速腾聚创的前身,其在激光雷达行业的摸索已有近10年。 2007年,速腾聚创的CEO邱纯鑫开始做户外机器人的感知技术,邱纯鑫将这称为无人驾驶最早期的落地应用。一直到速腾聚创成立之初,这家公司的产品还都聚焦在熟悉的机器人领域,它们要做机器人的“眼睛”,这在速腾聚创的公司英文名Robosense和LOGO中能见一斑。 但机器人本身没有很好地落地场景,速腾聚创也无法成为那个合适的卖水人。 “14年创业的时候速腾团队有一半是在做算法,也有一半是在做硬件。”邱纯鑫说。机器人领域的创业让速腾聚创在硬件方面有了积累,很快有了自己的单线激光雷达。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