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上方的保健品广告放在这个以“食材”为主题的公众号还说得过去的话,那下方的轮胎广告我实在看不懂它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难道它可以吃? 不过,不管是贴片还是原生,这种“强行植入”的硬广转化率都不高,这个后面会说到。 3.合适的任务 前段时间刷屏的百雀羚长图广告,为什么它的转化率这么低? 原因很简单:受众来看这则长图广告的任务,是“看看这个刷屏的东西究竟是什么”,而不是“看看母亲节能买点什么东西送给妈妈”。而长图中的“产品信息”与用户“看稀奇的任务”也没有很强的联系。 从“卖货”的角度来说,它不过是在创意长图的尾部植入了一个硬广,转化率自然不高。 用户之所以会做一件事,都是为了完成某一个“任务”,比如: 刷朋友圈的任务:了解朋友的最新动态; 刷微博的任务:看有趣的段子; 打开摩拜App的任务:骑车; 打开“品牌圈圈”的任务:了解与品牌有关的知识。 如果你的广告内容并不能帮助用户完成他当下的任务,那广告中的信息不但不容易被用户接受,还可能会引起反感。 比如你正在玩游戏,这时候你的女朋友突然过来挠你,即使你平时很喜欢她,可能也会觉得不耐烦,不想理她。 因为她阻碍了你当下“玩游戏”的任务。 所以,开奖,要想让用户接受你的信息,可以让你的广告变内容成用户当前任务的一部分。 比如下面这则朋友圈广告: 它这样就阻碍了用户“刷朋友圈了解朋友动态”的任务,用户一看就知道它是一条广告,可能就不会继续往下读了。 其实它可以这样写: 把它包装成一条正常的朋友圈,这样才能更可能被用户接受。(至少在他发现是广告之前,就已经把广告内容吸收进去了…) 4.合适的心理状态 有时候,广告信息不一定非要与“用户任务”相匹配,也可以跟他的“心理状态”进行匹配。(视具体情况而定) 比如之前京东在摩拜App上投放的广告,虽然简单粗暴,但我觉得非常不错: 虽然“京东618”几个字的出现,并不能帮我更好的完成“骑车”这个任务,但它也不会阻碍我什么。 更重要的是,我认为这个方案有两大不得不提的优点: 具有足够的反差性:摩拜单车的图标突然变成了618的图标,可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 考虑到用户的心理:618的主题是“打破忙碌,尽享好物”,希望人们能打破自律,atv,纵情享受。把场景锁定在“使用摩拜App”,就是考虑到用户每天上下班骑车都非常疲惫与无耐,这时候,大家都希望能找个什么东西发泄一下压抑的情绪,而“618购物狂欢”就是很好的选择。 二、合适的人从理论上来说,一个产品可能适合全世界的人都去使用,但在做推广的时候,一定要找到你最容易说服的人群。 道理人人都明白,但真正要去找,就没那么容易了。 跟大家分享一个接地气的案例吧,可能有点不道德,但很有效,大家可以根据这个案例开开脑洞。 之前有个做高端食材(松茸)的朋友,他希望能快速出一些货打开市场。 但由于一切都刚起步,很难做大面积的推广,线下的渠道资源也并不丰富,建立品牌更是天方夜谭… 按照传统的思路,大部分人都会先建一个卖货的网站,然后通过百度竞价购买关键词,让那些对松茸感兴趣的人一搜就能搜到他的网站。 但问题是早就有人这样干了,购买关键词谁不会?而如果跟你什么都跟别人一样,凭什么期望你会得到更好的效果? 后来他分析了一下:松茸这种东西非常小众,有一定知名度,但产品不受大众消费者关注(就是说基本人人都知道,但就是经常想不到它)。所以更好的办法就是开拓新的、未被占领的市场。 从哪里入手呢? 不得不说,他的方法真的太接地气了——寻找谣言的发源地,并在那里投放广告。 我们经常能在朋友圈看到类似这样的文章: 虾类+维生素C 必死,相当于砒霜! 快别吃了!芹菜居然会杀精! 联合国发表声明:咖啡+酒会对身体造成严重伤害! 快转发给你身边的人,别再让他们上当受骗了! (上面的结论都是谣言…) 喜欢转发这类文章的人啊,其实都不是坏人,他们基本都是五六十岁的中老年人。 而转发这类文章,说明他们一般还具有以下几大特征: 注重饮食健康(有购买动机); 人缘应该不错(有口碑推荐的潜力); 收入不会太差(有购买能力); 科学素质较低(一切听“专家”的)。 具有以上特征的人,不正是高端食品、绿色食品、保健品等最合适的消费者吗?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