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新零售”的包装下,大卖场仍在艰难转型,而扎根碎片化消费的便利店却持续生长,成为电商巨头无法打败的“小蚂蚁”。 来源 |南方日报 彭颖 在零售市场中,电商是传统零售商的最大对手,现如今在“新零售”的包装下,大卖场仍在艰难转型,而扎根碎片化消费的便利店却持续生长,成为电商巨头无法打败的“小蚂蚁”。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与波士顿咨询公司近日联合发布的《2017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下称报告)显示,目前中国连锁品牌便利店行业增速达13%,已接近10万家,市场规模超过1300亿元,开店数量及同店销售双双增长。 业内人士认为,“移动互联网+便利店”将是一种全新的物种,与传统便利店围绕用户到店消费的体系相比,这一新的便利店行业体系以满足用户移动端消费需求为目标。同时,报告分析认为,2016年中国连锁品牌便利店销售额达1300亿元,但区域性明显,全国布局尚未出现,而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是传统零售企业的心态掣肘了其规模化的路径。 ▎连锁便利店门店数近10万家 日前,由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主办的2017中国便利店大会在上海举办。期间,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与波士顿咨询公司联合发布《2017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报告指出,中国连锁品牌化便利店门店数接近10万家,销售额达1300亿元,2016年便利店行业增速达13%,开店数量及同店销售双双增长。其中,2016年开店数量同比上一年增长9%,达9.8万家;单店日均销售额为3714元,同比上一年增长4%。 目前,国内便利店连锁品牌数超过260个,广东本土品牌美宜佳和天福揽下便利店市场将近三成份额,其中美宜佳占比19.8%,便利店门店数量突破10000家,成为国内最大的便利店品牌。 去年8月,中国连锁经营协会针对便利店行业开展了一次行业调查,调查显示,近四成的便利店销售总额同比增长10%以上,2016年保持良好发展态势。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秘书长裴亮称,在日本,便利店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过了超市,大体为54%:46%。我国目前的实体零售市场,便利店和超市的占比大体是8%:92%,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 而在中国连锁经营协会针对45个主要便利店企业的调查统计显示,2016年上半年,52.3%的企业保持增长,同比下降的只有16.6%,2016年的整体增速在15%左右。据业内人士介绍,“便利消费”早在2012年就列入商务部的工作重点中,可见,今后便利店将在中国市场飞速发展,无论是开店频率还是营业收入,其前景都会好于其他零售业态。 ▎“移动互联网+便利店”是全新物种 凯度消费者指数在一份报告中指出,除便利店以外,大多数线下零售渠道则几近零增长,甚至呈现负增长,传统杂货店和大卖场的增长率分别为-10.4%和-0.2%,超市增速放缓至4%。从增速上看,2017上半年零售业的风口非便利店莫属。 随着各类入局者的不断涌进,资本的不断加持,便利店成为了互联网界和零售界共同的焦点。外资便利店企业如7-11、全家等通过区域加盟合作加快扩张;家乐福、麦德龙等大卖场零售商则进行业态拓展,进入或发力便利店。 而借“新零售”在各行业布道的电商巨头,也开始拓展线下便利店版图。阿里巴巴先是成为盒马生鲜金主,重新定义实体店购物体验,今年2月,阿里巴巴又与拥有4800家线下门店资源的百联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重点拓展便利店业态。今年4月,京东CEO刘强东宣布了一个宏大的计划——未来5年,京东将在全国开设超过100万家京东便利店,其中一半在农村。刘强东提到,他从事电商多年,发现有几种业态是电商无法与之抗衡的,便利店是其中之一,既然无法抗衡,就选择与其合作。 为什么便利店能够成为电商巨头打不倒的小蚂蚁?嘉御基金创始合伙人兼董事长卫哲认为,“便利店离千家万户很近,已经成为了一个个物流的节点,更应该鼓励的是,消费者就近自提商品,而不是叠加附送物流。”知名财经专栏作者、《第一财经周刊》副总编辑董晓常则评论认为,对于传统零售商来说,电商最有杀伤力的点在于更低的价格,但便利店的用户大多数对价格不敏感,一方面是出于时间的紧迫性,一方面是因为便利店存在很多非标产品,尤其是便利店自有品牌,比如7-11的综合商品毛利率可达32%左右,使得电商失去了最主要的竞争优势。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