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守彬:你们觉得未来智能助手,是会实现通用的,还是在不同垂直领域内存在各自的智能语音助手? 雷欣: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大家都是百花齐放,各种不同的助手在市面上,大家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助手。但从另外一方面来讲,我认为有必要有垂直领域的助手。 从技术上来讲,机器学习、人工智能跟其他功能性的东西不太一样,它非常强调学习的过程,训练跟实际使用场景越匹配越好,做得越通用,就代表在某一个垂直领域做不到最优。 而我们就是希望在某一个垂直领域做深度优化,在这个领域做到最好,为用户带来优质的服务和体验。 胡一川:我很同意雷欣的看法。最终可能会有一个通用、无所不能的个人助理,可能我就是挂在耳朵旁边的耳机,我可以时刻跟他对话,完全是个性化的,但是这需要很长的时间,我觉得可能10年内都不一定能够实现。在未来的10年,我们这些创业公司做什么?我觉得其实是在寻找那条路径,还是在不同的场景下,不同的领域内,确定这个产品的边界,然后在这个边界内,用技术解决能够解决的问题,提升这个领域内用户的体验。 2 巨头环绕,何去何从? 杨守彬:现在智能助手领域巨头环绕,创业公司在这些领域中的机会是什么?面对巨头又该如何竞争? 胡一川:整个智能助手行业还处在初期阶段,今天巨头进来,跟我们创业公司应该说在同样的起跑线上。我觉得这个行业未来5-10年才会发展起来。 作为创业公司,我们更多的是开放的心态,在这个生态里跟大家合作。举个例子,就助理来也而言,我们去年的A轮融资投资方是微软,微软之所以选择投资我们,或者我们更愿意接受微软的投资,也是因为我们希望跟巨头在这方面合作。 微软的小冰,更多是偏娱乐型的闲聊机器人;cortana,则更多是偏效率型跟Siri或者Google Assistant对标的全自动机器人。 助理来也做的事情则更垂直。我们在企业秘书这个行业里做得更深,让那些在现实生活中不能雇一个真人秘书的用户,能通过我们的产品享受在线秘书的服务。 这样的产品跟巨头的产品有很大的互补性。比如,我们可以跟微软的小冰或者小娜进行合作,他们选择闲聊或者简单的指令,我们负责更深度的、更偏场景的需求满足。 所以在目前这个阶段,创业公司要专注在各自的领域把产品做深、把用户体验做好,跟巨头相比并没有太多的劣势,甚至可以跟巨头合作共同做好这个市场。 雷欣:巨头来做人工智能项目会给创业公司带来一定的压力: 一是对人才的吸引,巨头比创业公司更具吸引力,对于创业公司来说,人才资源的缺乏,对公司发展速度等各方面都会产生影响。 二是巨头公司拥有大量的资源,比如音乐资源、视频资源等等,在人工智能的服务对接方面,如果没有这些资源是很难持续进步的。 但从另外一方面看,巨头想做的人工智能项目一般是大而全的,希望全方位解决问题。所以创业公司可以做比较聚焦、比较垂直,做的更加细致、深入,放弃在通用领域的优势,转向垂直细分的场景,这就是创业公司的机会。 另外一方面,可以把我们的领域做得重一点。像出门问问最开始只是做语音助手,后来开始做智能硬件,把手表从设计到供应链、市场、销售等等全部做全了,这也是被逼的,做得这么重。但是做重的好处就是,它的壁垒相对会高,作为一个小公司来说更加敏捷。大公司分不同的部门要跨部门协调,这本身就很困难,所以小公司的敏捷性也有一定的优势。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