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市场研究公司 Grand View Research 预测,有机护理产品的需求正在不断增加,有机护肤品市场在 2018 年将达 132 亿美元,2020 年市场规模将达到 159.8 亿美元,其中亚太市场的有机化妆品的规模将达到 30 亿美元。 另一家研究公司 Persistence Market Research 日前出版的市场分析显示,有机美容行业正逐年增长,全球市场规模在 2024 年预计将达 220 亿美元,每年复合增长率约 8-10%。 谈及有机化妆品的来源,可能大多人首先想到的是欧洲。在欧洲范围内,有机化妆品市场规模排行前 5 的国家为: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和荷兰,其中德国的市场规模是法国的两倍。虽然德国人口仅 8200 万,但其有机化妆品市场规模在 2015 年已经突破了 72 亿元(10 亿欧元),占整个德国化妆品市场规模的 7.5%。 行业形态 目前国外的有机护肤市场中,头部效应尚不明显,大部分都是独立品牌,面向一小部分群体且相对分散。以英国为例,土壤协会已经认证了 268 个有机护肤品牌,这些品牌 2016 年的销售额 是1600w 英镑,较上年增长了 13%。 这些独立品牌正逐渐受到国外资本的青睐,Beautycounter 成立于 2013 年,产品线覆盖唇膏、腮红、防晒霜、身体磨砂产品等,去年 3 月从 33 家未披露的投资者处募集了 1300 万美元,累计募资约 4200 万美元;英国品牌 Pai Skincare 今年 5 月获得了 345 万英镑(约 450 万美元)的新一轮融资,且计划扩展至亚洲市场。 除自主研发产品线生产并销售的品牌外,有机护肤市场也有一些另类玩家。对于新兴概念来说,教育市场、培养消费者意识是打开市场的关键。电商美容订阅服务网站 Brichbox 是一家位于纽约的初创公司,该公司从教育市场切入,于 2014 年推出了“成分意识”(Ingredient Conscious)商店,帮助消费者了解护肤品中的成分、配料,区分天然、有机相关的护肤品概念。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虽然有机护肤品相对普通化学护肤品来说门槛较高,但欧美国家的有机护肤品生产脱胎于早先的家庭手作工坊,这些品牌在培养消费者习惯、教育市场后,反向上行影响大型美妆集团的生产决策。类似 EstéeLauder 这样的成熟品牌,如今开始尝试用天然成分替代产品中某些潜在的、有害的化学物质。 美国最大的美容零售商 Ulta 是丝芙兰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在线下拥有 950 家门店。在观察到消费者对天然成分的关注度不断上升后,Ulta 推出了自己的天然产品系列,包括一款注入绿茶和牛油果萃取物的唇膏,该唇膏已列入 Ulta 畅销榜。Ulta 高级副总裁 Julie Tomasi 表示,“在 Ulta 的客户中,购买天然护肤品的顾客会比普通顾客多花费约 80%。” 总体来说,行业形态以独立品牌为主,希腊的 Korres、德国的 Annemarie Borlind(安娜柏林)、荷兰的 De Tuinen…欧美国家相关品牌纷纷涌现,大型美妆集团和连锁零售集团也开始参与其中。 驱动因素 从人口特征来看,有机护肤品的主力消费群体有两个。一个是年轻的千禧一代,在 18-25 岁之间,这部分人群关注环境影响,对成分的认知更敏感,且逐渐去标签化,对于大品牌盲目度降低;另一个群体是 40 岁以上的中、老年,他们注重的是健康。 由于生活环境不同,天然、有机、环保这些概念在欧美国家有天然语境。人们对于合成化合物的危害有一个相对清晰的认知,且开始逐渐追求护肤品成分的透明化。有趣的是,有机消费如同“宗教”,消费者一旦“入坑”,便会保持较高的忠诚度。 此外,食品行业中“有机”概念已经不足为奇,某种程度上来说辅助教育了有机护肤市场,使得消费者接受难度有所减轻。 启示 遗憾的是,目前国内这一市场几乎空白。矛盾之处是国内对于护肤品使用动物测试有严格要求,所有洗护、日化用品都需要通过动物测试,但国外大部分认证机构都把进行动物测试的产品列入了有机黑名单。 且疑问在于,国内的普通护肤品市场还没做明白,有机护肤品对国内公司来说更是天方夜谭,官方或是业内都没有权威机构认证,很难单纯借助一个不接地气的概念来打动消费者。我们能看到的是,国内在提有机护肤的品牌有两个,一个是三草两木,一个是法兰琳卡。前者产品介绍显示通过了 ECOCERT 有机认证,但不幸的是被广大消费者认定为“烂脸”微商,且卷入了代言人纷争。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