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目前发展到了怎样的阶段,也一直是资本媒体各方所关注的焦点,最近第三方调研机构,艾瑞又发布了关于共享单车的最新数据,这里面有一些数据比较有趣,我认为值得一说。 2017年共享单车正式崛起,市场需求远大于滴滴 截止2016年底,共享单车领域无论ofo还是摩拜单车,月活设备均在1000万以下,而在今年5月,二者均已接近6000万,而ofo更是直接突破了6000万大关。 如果只是说6000万月活可能并没有太大概念,这里结合Questmoblie此前发布的《移动互联网2017春季报告》来进行横向对比。 6000万的月活放在资讯领域,则是接近网易新闻的市场份额,属于第六名的位置。 而放在当前最热的视频领域来看,6000万的月活已经仅次于搜狐视频,超过了暴风影音,处于第八名的位置。 同时,共享单车的需求全部来自于用户的自然增长,像网易新闻以及搜狐视频,虽然月活超过6000万,但却都来自于自身长达十几年的积累,而共享单车更多依靠的都来自于线下流量的发展,在短期内实现的迅速爆发。 而共享单车之所以能够发展这么快,更重要的原因在于资本的加速度,以及线下单车的投放规模有关,从2016年到今年,ofo总共融资8次,最后一次D轮融资达到4.5亿美元,摩拜总共融资8轮,最后一次E轮达到6亿美金。 而双方融资速度基本一致,彼此互相激励,互相推进,以至于大家都跑的更快,而摩拜此轮E轮融资之后,也会刺激ofo的融资速度,彼此你追我赶。 而另一个最大的原因在于,用户骑车出行的市场需求真实存在,双方在投入单车之后,最终确实实现了用户的增长,能够实实在在的看到真实增长的数据,对于资本来说无疑是极大利好。 艾瑞数据显示,滴滴目前5月的活仅为6973万,其用了整整的5年时间,而ofo与摩拜到达6000万用了不到两年时间,并且还是各自吃下6000万的市场,从人均需求上来说,最终一定会是滴滴的数倍规模,这块市场依然远比现在大太多。 ofo出现反超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点是,在2016年底,摩拜单车的月活用户数依然数倍于ofo,但是却在今年5月,ofo却首次出现了反超之势。 当然,摩拜单车接入了微信,ofo接入了支付宝,很多用户都分别采取了微信与支付宝进行扫码开车,艾瑞无法对这部分用户进行统计。 但一个可以确定的是,但凡使用APP的用户,都必然是二者的忠实用户,对于扫码单车之外,有着更多的需求,例如打卡、参加官方运营活动、预约开车等等,这些使用APP的用户价值,远远高出第三方扫码价值,独立APP数据,也在客观程度上反应了用户的忠诚度与粘性。 因此从这个层面上来讲,ofo确实已经对摩拜单车实现了反超,而其能够在短短半年时间做到这一点,也正是在于其与摩拜的差异化策略。 1)轻资产,共享单车属于典型的精益创业,通过最小成本去试错,最后根据反馈进行迅速的迭代,ofo一开始就采取轻车模式进行投放,一辆单车的价格被控制在数百元以内,而摩拜在一上来就达到2000元以上的造价,因此在投放规模上,同样的价格之下,ofo有着数倍于摩拜规模的优势,早期的共享单车比拼的正式投放,ofo的轻资产策略实现了更快的规模扩张,新增用户也因此迅速增长,最终摩拜单车也被迫跟进ofo的策略。 2)协同策略,ofo另一个特点是不像摩拜那样自建工场,而是采取与700bike、飞鸽、凤凰、富士康等拥有设计、产能优势的车厂、制造商合作,这些合作方都拥有者强大的产能,而在ofo的协助下,也实现了自身的二次增长,让原本就有的产能进行更迅速的释放,而这也帮助了ofo实现更快的市场占领。 3)免押金,免押金也是ofo的杀手锏,时至今日摩拜单车依然没有免押金策略,而ofo部分城市用户的芝麻信用只要高于650,就可以实现免费骑行,对于想要尝试共享单车的新用户来说,无疑有着巨大的吸引力,而最终在其尝试后,又可以将其转化为忠诚用户,习惯于 免押金带来的便利,而放弃其他需要押金的单车。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