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性成本是无法精确计算,很难量化的部分,说白了就是沟通成本。包括团队磨合,也很难讲这个团队磨合得好,效率比那个团队提高50%。这样无法准确量化的部分就是隐性成本。 创业者往往只重视显性成本,不重视隐性成本。具体表现为: 1. 员工工资压得很低,导致招聘效率很低; 在创业企业,两个人干四个人的活,发三个人的薪水,这是正确的。 2. 为了降低成本,招很多新手; 3. 找的办公室过于简陋,面试者看着不想来; 4. 为了省房租,把办公室搬到郊区; 5. 为了降低人力资本,去偏远的省市开分公司。
对于创业者来讲,其实时间成本是最贵的显性成本。我非常反对第五个,但这个事大家都很有动力去做。因为各地方总会给你一些政策:公司补贴、一次性赞助款、办公室免租几年、招聘补贴、税收减免等等,总会有一些诱因使得你有动力去偏远的地方开分公司。 但是在创业早期过早开分公司,我认为是一件降低显性成本同时,也会极大地降低效率的事情。不能说分公司不能开,建立销售中心,业务有需求,硬件生产相关,这些都没问题,但因为降低人力成本最好不要开。 最大的成本其实是时间。这也是精益创业最能帮助大家的,节约时间本身就是在减少浪费。 就像李善友老师说的:“创业公司最大的浪费不是上班时间刷微信,也不是打个广告没效果,也不是办公室租大了浪费,而是我们辛辛苦苦加班加点做出来的东西没人要。” 我觉得说得非常对,创业公司最大的浪费实际上是这个。 六、精益创业常见的两个问题 1. 过度思考 我们总是觉得一定要把事情的前因后果全想明白,但这是不可能的,是多想。以下几类人容易过度思考: (1)保守主义者 (2)风险承受能力弱的人 (3)机会成本很高的人 这三类人往往容易过度思考。其实就是改变会导致机会成本很高。对于一个创业者来讲,人生最大的风险其实是选错方向,浪费时间。对创业者来讲最大的过度思考就是从不冒险。 2. 不做任何思考就扎进去的人 这类人一般是没有经验的创业者或者是极度乐观主义者。 七、精益创业的正确姿势
《精益创业》这本书讲的主要是用户验证。但我觉得需求探索才是性价比最高的。从需求探索之后再有用户验证,如果用户验证效果不错会有推广,如果用户验证效果不好会反向探索,整个过程是双向的循环,这是正确的姿势。 第一,需求探索
我先讲讲需求探索,需求探索是什么呢?主要是这六件事: 首先要找到痛点,痛点之后你要用常识判断一下这到底有没有需求,然后找你的小伙伴们头脑风暴一下,要找一些核心用户进行一对一的访谈,最后做总结,明确到底是不是痛点。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用户验证、MVP(Model-View-Presenter,MVP 是从经典的模式MVC演变而来,Controller/Presenter负责逻辑的处理,Model提供数据,View负责显示那都是后来的。)先过自己这一关。 1. 找到痛点 生活中的痛点是无处不在的。举例:滴滴的痛点是定位不准,打不到车,司机不专业;高铁的痛点是时间长,信号不好;保险我认为除了信任问题,还有一个通用的问题是产品设计得没有感知。 好产品要让用户有明确地感知。360开机提示,你已经战胜了全国百分之多少的用户,这就是让用户有明确感知。反例就是产品设计时感知不明确的。比如主打绿色环保的路由器,主打安全的手机。 生活中的痛点无处不在,通常创业者选择的痛点都是自己体验到的。如果这个痛点是你的朋友或家人告诉你的,通常两种情况:一种是这个痛点使得你不是特别痛,还有一种就是常识判断。 2. 常识判断 常识永远都很重要,原因有四点: 常识会帮助你判断到底是不是痛点; 常识会告诉你,你到底喜不喜欢这件事情; 常识还会告诉你,这个领域你擅不擅长; 自己是不是核心用户。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