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权威的评测体系可以为社会直观地呈现这个教育板块存在的意义,同时也为机构的优劣提供了一个评价标准。这个体系的建立,可以是政府主导,也可以是行业协会,或者是跑在前面的市场机构。校内课程和校外培训仍然是主体部分,只是在未来,校内课程体量会超过校外。课程设置上,校内和校外将会处于同一个体系中,校内将会主导基础性、讲解性的知识内容,而校外注重拔高式、体验式的教学内容。在测评体系中,可能会有一些行业领先的机构,参与甚至独立制作测评体系。比如现在上海STEM云中心、寓乐湾都做出了可对外开放的测评系统。 第三方平台 随着市场逐渐成熟,还会出现一些专门组织各类比赛、提供交流论坛的机构的出现,一般是针对某一些具体的学科或者项目。目前就有一些培训机构自行组织了一些机器人比赛,但是由于同时担任运动员和裁判,所以在市场上认可度还不高。 2. 市场机会到底在哪里 To B端 教师培训会是巨大的机会。首先,公立校为了节省成本,会逐渐由购买师资服务,变为自己招聘老师。其次,长期来看,具有学科综合能力的老师比较稀缺。在美国,教授小学STEM的老师中,只有4%是从STEM相关专业毕业的,其余都依靠后期培训。而英国每年会存在6-7万的STEM老师的缺口。 共享实验室是另一个机会点。当STEM教育逐渐普及,并不是每个学校都有能力和意愿去建立校内的实验室。那么,会有一些独立的机构建立区域内的共享实验室。它的场地更大、器材更多,而且价格更低。 To C端 趋势一:一二线城市线下体验店社区化 。线下的体验店会逐渐从商业中心向住宅区搬离。一方面可以解决招生的问题,起到课后托育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减轻租金成本,提高利润率。 趋势二:三四线城市,科普化、线上化。科普类教育的渗透率最高,而且大多采用线上的模式。主要是因为,科普教育着重于课程设计,对大型器材和交互环境要求不高;而线上教育可以在降低客单价的同时,为三四线城市家庭提供优质的教师资源。 3. 什么样的企业才能走的长远 首先,课程设置上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例如,现在占主流的机器人教育,是通过比赛加分,与中高考升学和留学制度挂钩。最近几年有一些新兴的机构,针对未来的留学群体,为孩子提供国际学校的升学和留学帮助。我认为一些科普机构可以与应试教育的某些学科联系起来,比如前段时间融资的玩创lab,它是通过app游戏教孩子电路的知识。但是目前没有机构做这样的尝试。 其次,机构必须有一个自己的可量化的评价体系。这样的评价体系可以让家长明确地看到孩子通过接受STEM教育,哪些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提升,从而将一种偶尔体验式的玩具变成具有连续性、持续性的教育。举例来说,去年新兴的一家创客机构,X-school的评价系统做得很好。它对孩子的测评来自于两方面,一方面,课堂上会有一个专门记录每个孩子各方面表现的老师,另一方面,每次课程结束后,atv,孩子需要在马上进行线上测评。最后,老师会将孩子的综合能力评价以可量化的蛛网图形式发给家长。 本报告作者为清科资本分析师蒋凌子,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重点关注教育、消费升级等领域,atv,如果您对STEM教育或者其他教育行业感兴趣,欢迎联系。清科资本也将为大家带来更多行研报告,敬请期待!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