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近几年来,市场参与机构不断在增加、对家庭端和学校端的渗透率也逐渐在加强,资本也是推动行业快速向前的动力。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以来,行业内就有6起较大规模的融资,金额近3亿元。预计在202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800-900亿。 图:STEM教育近年来融资情况 数据来源:中泰证券 2. 市场分散,普及程度低 有品质影响力的机构数量少 目前,大部分STEM教育机构呈现出区域化较强的特征,拥有30家以上分校的连锁型机构不足15家,而拥有70家以上分校的机构不足5家。 市场集中度极低 TOP5的市占率不足2%。在以市场极度分散为特征的K12教育市场,TOP3的市占率就接近4%。机构难以大规模扩张,主要原因仍然在于市场对行业的认知没有普及。其实从内容层面上,STEM教育可以分为三类:侧重感更强,更看重器械的机器人、编程教育,以乐高、乐博乐博为代表;以课程设计为重心的科普教育,以鲨鱼公园、小牛顿为代表;以及更注重交互方式而不是具体知识的创客教育,以寓乐湾、X-school为代表。 竞争对手仍是传统的素质教育 机构所面临的竞争并不主要是STEM行业内其他机构,而是传统的美术、声乐等培训机构。因为在消费者心理,这些品类只有一个共同的称呼:素质教育。所以,这反映出来的一点是,机构具体教授的内容属于STEM中的哪一类并没有那么重要,决定它能够生存的是让家长认为它在孩子的升学、就业或者社会适应中能够产生直接的促进作用。 3. 不成体系,学校与机构各自为战 由于我国的STEM教育是市场上机构自发兴起的,所以目前市场的课外培训体量要远大于课内合作。从整个教育课程体系来看,课内与课外的机构都各自为战,并没有形成一个互补、连续的体系。随着课改的实施,这种情况应该会逐渐得到改善。 比起课程品类来说,更重要的是服务对象。目前STEM机构面临的服务对象主要有两类:学校,也就是to B端,以及家庭,也就是to C端。按时间线来说,to B端又分为校内的课内,即在课堂内教授STEM知识;和校内的课外,即在小学生3:30放学后到5点家长来接之间,由学校组织孩子在室内或者室外学习STEM知识。目前我国进校服务的机构大多是针对校内课外这一块市场。与课内服务相比,它不仅仅要提供教具和老师(也就是整个课程体系),还会帮助学校设计和建造实验室,这是一块毛利更高的生意。To C端主要是占用孩子放学后或周末的时间,一般有视频或直播学习、线下直营店以及开设加盟店等方式。 下面简单分析一下这两种模式和代表机构。 To B 代表寓乐湾 寓乐湾是一家创客机构。它的发展路径是从跟公立校合作起家,到一定规模后,开始做to C端的线下店,今年开始要发展to C的线上直播课程。它有两个特征。一个是与公立校合作比较深,一般会为其建设校内的实验室。第二是它开设线下店的模式很轻,一般都是学校和少年宫合作,对方提供场地,它提供师资和课程,收入按比例分配。这就避免了线下体验店由于租金过高而盈利困难的情况。 TO B 模式对企业的渠道资源提出更高要求 To C 端代表机构鲨鱼公园 它的业务模式是以教具,也就是盒子为中心,开发了三种运用的场景。分别是,父母带孩子玩的亲子型,和孩子去线下体验店里与老师互动,以及孩子与老师的线上直播课程。它的业务发展有两个特点,一是实现了从课程研发、教具生产到授课的一体化,二是控制了线下店的规模,将重心向线上直播模式倾斜。 TO C 模式需产品研发推动 面向未来的市场格局下,投资机会在哪里呢? 1. 前提:未来多元化的市场格局 未来市场在现有的校内和校外业务以外,还会出现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权威的评测体系,和第三方平台。 权威的评测体系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