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大学信息学院张学杰院长看来,通过华为ICT学院开放日,让广大师生看到了华为在ICT人才培养模式上的创新:第一,华为与教育机构共建ICT学院,通过在本科生里推广华为认证,来推动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第二学分捆绑,将一些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与华为ICT学院的培训内容紧密结合。 不难看出,华为ICT人才生态的输出和培养是以扎实的理论与实践投入相互结合,院校、企业各司其职,站在自身的知识体系上源源不断地为人才的成长输送“氧份”,最终将经过锤炼的人才输送到ICT领域的江河大海中去。
“聚合”让人才生态土壤养分丰厚 作为本次“ICT生态之行”人才生态展示的另一重头戏,便是华为通过与区域教育机构、合作伙伴成立的人才联盟,,形成立体全面的人才逻辑圈,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解决招人难,用人难的问题。 人才联盟在各个主要区域的建立充分说明,区域本地化的人才培养首先能够带动ICT生态建设的区域发展:一是生态合作伙伴能够在各地的ICT学院、高校内精准的找到人才,填补岗位缺口;二是学生的就业机会能够找到精准的管道,帮助学生们快速与用人单位的需求进行对接;三是落实云计算&大数据人才培养运营,完成新技术趋势下的能力储备,促进生态系统中人才的可持续流动。 据悉,atv,华为将通过人才联盟,联合地区合作伙伴、教育机构以ICT人才双选会、ICT技能大赛、ICT新技术走进校园等活动将更多人才培养、筛选的工作落到实处,让广大青年学子全面了解、体验ICT人才生态建设的价值。 在本次“ICT生态之行”活动中,北京、天津、浙江、湖北、江苏、山东等省市频传佳音,人才联盟在各地纷纷落地,搭建起各方人才输入与输出的桥梁。 “生态不仅是合作伙伴的生态,同时也是人才培养的生态。华为ICT学院以及ICT生态之行中的开放日环节,为业界打开了一扇了解ICT人才资源的窗口。特别是对于生态合作伙伴而言,其不仅能从产品方案合作上得到华为的鼎力支持,华为在人才引入与能力培养上也为合作伙伴提供了ICT人才的‘土壤’,令后者能够对人才有更多的选择”。一位生态合作伙伴如是说。 然而这对于华为而言,人才培养发展之路却长久而艰巨。在ICT生态之行的北京站,华为中国区企业业务北京区域总经理王寒冰这样说道,人才培养是华为花大力气去做的,华为采取的方式仍然是“聚合”。在他看来,ICT行业的人才队伍建设的确一项长期艰巨的生态系统工程,需要包括教育机构、厂商、合作伙伴以及客户一道努力投入,把人才生态做大、做全、做实。 事实上,能够实现这一最终目标,离不开王寒冰眼中的“聚合”,其正是前文提到的华为聚合人才、技术、商业、服务生态四要素。 而从四要素的聚合力来看,atv,华为做得有声有色: 在聚合人才上 今年华为通过ICT学院的技能大赛吸引到全球12500名学生报名参与竞技,其中中国区的1万人参赛规模已接近去年大赛的一倍,最终30多名来自全球各地的大学生精英分别在各项奖项中荣获殊荣; 在聚合技术上 华为ICT生态之行展厅中囊括了当下最前沿的ICT解决方案,令各地与会的生态伙伴以及师生大开眼界; 在聚合商业上 华为合作伙伴大学对外发布的400多门上线课程,极大的满足合作伙伴碎片化自由学习的方式,并且,华为在全国组织了上百场培训活动,面向全国几千家的合作伙伴,并同时向后者传递了大量有价值的商业赋能服务、政策讲解、市场拓展等资源,有效聚合了合作伙伴的凝聚力; 在聚合服务上 以ICT学院以及合作伙伴大学两大赋能机构为重心,服务超过两千家合作伙伴及百所高校,提供了大量全生命服务周期式的课程体系。 从华为的人才生态聚合力中不难看出,华为ICT学院更像是人才进入职业阶段的使能器,而合作伙伴大学为合作企业和员工带来实际能力升级的加速器,二者的目的都是相同的,即令华为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互通、互动、互进的发展态势,不断扩大人才的引入介面,源源不断地为生态链贡献优质的人才力量。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