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极客公园 原标题:豌豆荚七周年:「那个时代超喜欢豌豆荚」,而现在呢?
七年过去了,国内安卓生态圈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豌豆荚变了吗? 关于国内安卓生态的发展,不得不提到一个日子,2010 年 1 月 12 日。记性好的朋友也许会记得,那天就是 Google 退出中国市场的一个爆发点。彼时,Android 系统刚刚更新到 2.1 版本,在中国境内发售的 Android 手机也仅有 HTC Hero(G3) 和 HTC Tattoo(G4) 两款,塞班系统是当时的王者,S60v3/v5 仍旧是市面上的绝对主流,iPhone OS(即后来的 iOS)也还没有进入中国市场(iPod Touch 除外)。 这意味着,由 Google 公司开发掌管的 Android 系统在国内将发生巨大的变化,因为众多之前的服务都不能用了。不过,相比于 Google 搜索、YouTube 视频、Gmail 邮箱等功能,因为种种原因,当时还叫做「Android Market」的 Android 应用市场可能是对国内用户影响最小的一个方面了。 在知乎上,「Google 退出之前,中国的 Android 生态是怎样的?」()的这个问题底下,有答主提到 Android Market 里「大多数软件都是英文的,本地化体验很糟糕」、「说实话,我是不愿意从谷歌商店里面下载软件的,何况很多都要收费。」 而下面的留言中,点赞最多的一条就是: 那个时代超喜欢豌豆荚
市场综述:豌豆荚与 Android 生态这几年 2009 年年底,豌豆荚的工程师们写下了第一行代码,标志着这个在日后深刻影响国内 Android 生态的产品正式启航。几个月之后,豌豆荚正式上线。 当时国内智能机市场的现状是,在 2009-2010 期间,app 生态还处在发展初期,国内当时仅仅只有 QQ、UC 浏览器等少数几款工具型产品。全网 app 不到一万款,80% 左右为国内团队将国外 app 汉化,开奖,放到 PC 论坛供用户下载。 而从 2010 年开始,国内的 Android 应用市场开始纷纷出现,除了豌豆荚,还有成立于 2010 年 2 月的安智市场和成立于 2010 年 4 月的酷安网以及更早一点出现的 91 无线等等。不过在这个阶段中,由于移动设备和网络发展还不够发达,通过手机助手 PC 端下载应用再装到手机是主流的应用安装方式。 在 2010 年 10 月份,Google 宣布 Android 系统达到了第一个里程碑,即电子市场上获得官方数字认证的 Android 应用数量已经达到了 10 万个,Android 系统的应用增长非常迅速。 从 2011 年开始,随着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应用市场的发展进入快车道。根据相关数据,第三方应用商店以及运营商应用商店成为了最主要的应用下载渠道。
对豌豆荚来说,2011 年 9 月,豌豆荚设计奖的推出是一个里程碑式的节点,这一豌豆荚后来的王牌栏目在当时 Android 应用设计良莠不齐的状况下突然出现,用一种在审美上更高级的方式为用户推荐新应用,也成为了豌豆荚良好口碑的来源之一。 而这一阶段也是豌豆荚的「黄金时代」。在 2010 年至 2012 年初期间,它几乎占据国内手机助手市场的半壁江山。2012 年 2 月,豌豆荚用户总数突破 2500 万,日活跃用户也超过 100 万,而当时全国的 Android 用户才 5000 万。 从 12 年到 13 年,巨头们的入场成为了这场游戏的转折点。2012 年,360 通过其麾下的王牌产品 360 安全卫士大举进入移动市场,通过在 PC 端的强势地位迅速攻占移动端市场,帮助其移动端 360 手机助手快速进入了国内应用分发市场的第一阵营。而本想通过「搜索」的老本行进入这块领地的百度则没能如愿,不得已,他们在 2013 年 7 月以 19 亿美元的巨资收购了 91 无线,也将 91 助手等 Android 平台的应用分发工具收至麾下。再加上腾讯自己默默经营的应用宝,巨头们的布局已初成定居。
从那之后开始,国内移动应用市场就朝着几大巨头的方向前进,加上手机厂商们自家的应用市场,很多规模较小的第三方应用市场纷纷掉队。随着去年年中豌豆荚被阿里收购,360 手机助手、腾讯应用宝、91+百度以及豌豆荚基本成为了市场上的领先者。
什么才让我们记住豌豆荚 国内 Android 市场中的一缕清风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