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小冰发布了独立完成的诗集,我们和项目负责人聊了聊它的现在和未来 来源:极客公园 原标题:微软小冰发布了独立完成的诗集,我们和项目负责人聊了聊它的现在和未来
我们和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副院长李笛聊了聊刚刚正式发表诗集的人工智能「小冰」。 在 VR 虚拟现实逐渐「退烧」之后,AI(人工智能)完成接棒,成为了 2017 年科技圈的热词。 继去年韩国著名围棋棋手李世石在与 AlphaGo 的比赛中落败之后,前不久由我国围棋高手柯洁领衔的人类棋手再一次完败。让我们看到 AI 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对其有了更多的期待。 更早一些的 5 月 19 日,微软联合湛庐文化发布了由人工智能「小冰」独立完成的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发布会上湛庐文化副总编董寰、《青年文学》执行主编张菁以及诗人李浩等嘉宾,分别从各自的角度对小冰所作的诗集进行了评价。
《阳光失了玻璃窗》发布后的这段时间里,小冰发布诗集这件事情持续发酵,也引起了诸多媒体以及相关人士的关注。为了探寻背后的故事,前不久我有幸去采访了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副院长李笛先生,一起聊了聊有关小冰的方方面面。 选择从诗歌角度切入的原因 实际上,小冰第一个入手的角度是唱歌。而从李笛的描述中我们了解到,目前完整的一首歌曲,包括作词、作曲、演唱在内的三个创造部分,基本上小冰都已经能够完成,atv,并且拥有自己固定的风格和特点。
开奖,我们和项目负" src="http://www.wzatv.cc/atv/uploads/allimg/170605/094612MH_0.jpg" /> 但作诗和唱歌之间还是有着非常大的不同。诗词的篇幅往往并不算长,但却可以承载诸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也因此被称为「人类语言精华」。作为人工智能的微软小冰,此次没有选择更简单一些的文学形式,而是以诗词形式来切入,确实挺让人感到意外。 为什么小冰这次选择以诗歌来切入?有关这个问题和李笛聊了很多。其实现在外界对此的看法大致分为两种:一种认为诗歌作品本身的逻辑关系是跳跃的,它的读者有很多的想象空间,所以操作起来比较简单;另外一种截然相反的观点则认为,诗词是非常高超的文学形式。 从微软的角度出发,李笛给出的回答是:「相对固定的数据,是我们选择诗歌的原因。实际上,中国的现代诗的诗歌风格,从 1919 年五四之后到现在其实变化不是很大,比较有助于小冰形成自己的风格。」 其实,让机器去写诗其实微软算是跟进比较晚的,在此之前包括 Google、百度、携程在内的很多科技公司都以及涉足。之所以依旧选择去做这件事情,背后的核心推动力是使用了一个以前从来没有过的方法,其对应了一整套相对应的技术的突破。 另外在聊天过程中,李笛也透漏了一条重磅消息:微软计划放弃在诗歌领域的版权,会开放工具,同意所有人通过小冰来获得灵感,甚至于抄袭小冰的诗歌。如果未来按照这样的形势发展,颠覆谈不上,但小冰的出现可能会一定程度上影响整个诗歌行业的发展轨迹。 完成诗歌创作的背后 通常来讲人类创作的过程,分为四个步骤:诱发源(灵感的来源,信号足够充足)、创作本体(本体的知识被诱发)、创作过程、创作成果。小冰同样遵循这一完整的创作路径。不过在具体的环节方面,它有着自己一套逻辑。 技术层面上,出于商业机密,李笛并没有透露太多细节,不过进行了大概的解释:「小冰是按照整体去学习他人诗歌整体结构的。她的创作和她所接受到的刺激会均匀的分布在全篇作品上。这是我们技术上面最核心的一个部分。」 除了技术这一硬性指标,背后作为支撑的大数据库无疑是颇为重要的一环。之前在 5 月 19 日的发布会上,微软公开称,小冰师从 1920 年以来 519 位中国现代诗人,经过了几千首诗 10000 次的(迭代)学习。 按照一般性逻辑来讲,我们很容易认为,人类在某段时间内给机器学习何种风格的诗歌,那么它所产出的内容也会趋向于相应风格。然而在谈论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李笛给出了不同的回答。 他讲到:「她的风格已经固定了,小冰写出来的风格就是小冰的风格。她在形成自己风格的时候,继续学习更多知识,实际上扩充的是意向知识,是其文字表现的丰富程度。基于已有的训练成果,再去做知识叠加,她的风格不会发生变化。」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