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中国银联联合40余家商业银行共同宣布,正式推出银联云闪付二维码产品,持卡人通过银行App可实现银联云闪付扫码支付。 首批支持云闪付二维码的商业银行目前包括中农工建交等,另有近60家商业银行正在加紧测试并即将开通,年内其他主要银行也将基本实现“全覆盖”。全国近60万商户已经支持云闪付二维码支付,各省份同步打造了40个知名商圈方便持卡人使用云闪付二维码。 另外,近60家收单机构如银联商务、快钱、通联、拉卡拉、随行付等均已完成受理端改造,后续将有更多商户陆续加入。在境外,银联国际正积极推动香港、新加坡、泰国、印尼、韩国、澳洲等多个境内持卡人经常出行地区的二维码业务,计划率先在香港、新加坡支持云闪付二维码业务受理。 为了配合银联二维码的宣传和推广,2017年6月2日到8日,在全国40个知名商圈约十万家商户,用户使用银联云闪付挥卡、手机以及扫码支付,均可享受6.2折优惠。 银联为什么要推出云闪付二维码产品呢?这样的产品对其的战略意义又在哪里呢? 1.银联的利益瓜分 成立于2002年的银联,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境内发行的人民币支付卡唯一交易清算供应商,而这一垄断地位的保障让银联可以坐地收钱。 根据银联公开数据,从2002年至2012年,中国银行卡跨行交易额增长了120倍,而尽管银联并没有对外披露财务数据,但据《经济观察报》、《第一财经日报》等媒体相关报道,2012年,银联实现营业收入 108.5亿元,净利18.36亿元,相比2007年度0.98亿元的净利润,5年间净利增长了18倍以上。 按照央行的规定,收单市场上,商户每笔刷卡的手续费由发卡行、收单行、银联按“721”比例分成。银联作为一个银行卡组织,却与VISA、MasterCard这些国际卡组织不参与收单和支付业务不同,本是行业协会的银联还要以盈利为目标,介入线下收单市场,去抢占收单行的20%的市场。 同时在收单市场上,直播,存在银联的直联POS和银行自营的间联POS,但前者却可以凭借银联的垄断地位抢占市场。在第三方支付兴起以前,银联的直联POS终端数量一度占到了全国60%的份额。 随着进入者的增多,这种分成机制也使得收单业务成为微利领域。在呼吁更改利益分配机制无果的情况下,第三方支付开始千方百计地绕过银联进行转接清算,收单业务也开始实现与银行直联,如果没有银联,发卡行和收单行按73分成。 同时,第三方支付由于有巨大的沉淀资金,对银行来说是大额存款,银行为了拿到更多的存款,还会给予第三方支付相当的刷卡手续费的优惠。第三方支付机构收入大大增加,同时银行争取到更多的大额存款。 另外在业务模式创新方面,有很多时候,第三方支付机构很多创新的业务模式得不到银联的支持,这也使得第三方支付的很多业务都想绕开银联直接与银行合作。因此,第三方支付和银行直连,相当于降低了交易成本,增加了第三支付机构的收入,何乐而不为呢。 这个带来的结果就是,银联在线上支付业务中转接清算的边缘化。 根据2013年的调研数据显示,在线上支付业务中,非金融机构向银行支付的实际手续费率平均仅为0.1%左右,大大低于银联网络内0.3%~0.55%的价格水平。 第三方机构结算绕转银联,导致银联每年手续费损失约30亿元,银联总裁时文朝曾于2013年底发出感慨: “我最近非常苦恼一件事,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了250家第三方支付机构,支付机构当中前20家占了90%的市场份额,这20家机构千方百计地绕过银联进行转接清算,银联的交易量分流得非常明显。” 在线上支付领域取得优势地位后,第三方支付机构(支付宝,财付通为代表)开始尝试把银行直连模式切入线下收单业务,直逼银联线下大本营。线上的半壁江山已经失去,线下的江山可不能让你们再夺了,银联通过一些制度壁垒进行围追堵截。 在和银联的博弈中,第三方支付也收获不小,央行肯定了银行直连模式的存在,表明了鼓励创新的态度,也遭受了一定损失,例如支付宝基于POS机的银行直连模式在线下夭折。但是,第三方支付却携二维码支付再下一城,继续抢夺银联的线下利益蛋糕。 2.二维码支付,银联的一次突围 支付宝于2011年7月1日,正式推出了手机APP二维码支付业务,进军国内线下支付市场。二维码支付与传统的银行卡支付相比,具有以下优势: ①携带方便。用户只需要一部手机就可以完成整个支付过程,避免了日常需要携带多张卡片的烦恼; ②操作简单。用户只需要拿出手机,完成相应操作,避免了掏卡、找卡等复杂过程。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