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 后潮汕小伙做了一款「有温度」的育儿 App,他能切开儿童早教市场的大蛋糕吗? 来源:IT桔子 原标题:90 后潮汕小伙做了一款「有温度」的育儿 App,他能切开儿童早教市场的大蛋糕吗?
作者:赵凡 桔子雷达的数据图谱显示,截止到 2017 年 6 月 1 日,教育行业热度排在前三位的细分领域包括儿童早教、职业教育以及 K12。
*教育行业细分领域热度分布图 其中,IT 桔子收录的儿童早教领域的创业公司数量达 582 家,为教育细分领域之最。同时该领域投资事件数量达 273 起,仅次于 K12 领域,涉及金额达 90.32 亿人民币。可见,儿童早教目前仍是教育行业的热门创投方向。 尽管儿童早教的市场蛋糕很大,但是教育行业的固有特点就是市场高度分散,难以整合。目前,儿童早教领域的玩家众多,各家切入点也都有所不同:提高儿童音乐或者美术素养的、教授父母如何育儿的、少儿英语类项目、少儿编程类项目、创客类教育或者是 STEAM 教育等等不一而足。 「童 yan」正是选择从科学育儿的角度切入儿童早教市场。 「童 yan」针对 85 后、90 后新潮爸妈不愿意接受老一辈父母的育儿观念,但是自己又不知道如何教育小孩子的痛点,推出了一款面向学龄前儿童的科学育儿产品,App 中有大量有趣的实验教学视频,结合 STEAM 教育理念,用好玩益智的内容增进家长与孩子的互动。
童 yan 的内容划分为「童言」、「童眼」和「童颜」三个板块: 其中童言栏目内主要是达人分享的各种有料不枯燥的育儿经,目的在于影响更多父母和孩子,让孩子快乐成长; 童眼重点在于用童真之眼看世界,和优质亲子机构举办好玩有益的亲子活动,言传身教中带孩子发现新世界; 而童颜则是各种时尚专栏妈妈给出的儿童穿搭指南。 从其内容划分也可以了解到产品名称「童 yan」的含义。 「童 yan」目前的内容来源主要是 PGC 模式,即团队将国外一些简单的科学小实验的视频拆解、加工成短视频,经过编辑后推送到 APP,每天会推送 7 篇精选编辑后的内容。 在创业早期通过这种简单编辑国外视频的模式,「童 yan」能够高效率、低成本的丰富 App 的内容源,从而快速积累和留下早期用户。笔者质疑这种模式会不会存在版权问题,陈达树认为,「目前互联网上经过二次加工的短视频非常多,而且童 yan 的视频来源于国外,版权方面不会存在问题。」 目前「童 yan」上面的所有内容都是免费的,陈达树希望通过大量免费的优质内容来吸引流量,积累用户,树立品牌。 同时,「童 yan」表示未来也会去做原创实验小视频,并且会在原创内容上收费。但由于原创视频的制作周期相对比较长,所以早期还是以二次加工国外视频为主。 从工具到社区,从社区转电商 对于产品未来的走向,陈达树给出的路径是「从工具到社区,再从社区转电商」。目前「童 yan」还是一个小而美的工具,后期会慢慢往社区发展,这也是产品接下来一年的重点发力方向。 互联网产品如果仅仅作为一款工具而存在,那么它对用户的粘性非常有限,之后要做商业化变现的尝试,挑战也势必很大。 陈达树提到,当「童 yan」的内容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可以加上社区功能,让爸妈上传自己和小孩子互动的小视频,这样就会形成更多的互动,atv,增强用户粘性,提高 App 的日活。「UGC+PGC」会构成童 yan 最终的内容形态。 有了社区以后,「童 yan」接下来就会向电商发展。陈达树拿「下厨房」的产品逻辑做了类比,用户在下厨房上看完烘焙视频或者是帖子以后,右上角会有「一键购买」功能,用户可以一键购买烘焙所需要的面粉、搅拌器、鸡蛋等器具和食材。同样,父母在看完「童 yan」上面的科学小实验的视频以后,可能会涉及到一些做实验的材料包,「童 yan」会提供一个链接,爸妈看完视频后就可以一键购买实验所需要的器材,和孩子一起去做视频上面的实验。 在未来的商业化方面,陈达树总结了四条路径: 第一、广告模式。包括启动页的广告、文末的广告以及信息流广告; 第二、原创内容的付费,以及内容周边的实验器材售卖等; 第三、IP 的销售。例如:将 App 的 ICON 做成微信表情包,以及围绕 ICON 周边的电商业务,包括 T 恤、手机壳、小孩子的玩具等; 第四、开线下实体店。计划在未来一年尝试去开一家实体店,将实体店和 App 结合起来,与爸妈产生更多的互动。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