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视觉中国 被寄予厚望的小程序自今年1月上线以来,一直表现的冷冷清清。流量入口没有优先级的倾斜,用户获取提供的也是模糊搜索,即便微信手握8亿月活用户,其重点打造的用完即走的小程序一直处在一种高开低走的尴尬状态之下。 小程序上线的当天,“微信之父”张小龙发出了一条仅写着“2007.1.9”的朋友圈,配有六张苹果一代的产品发布图。整整10年前,乔布斯在旧金山莫斯科尼会展中心发布了苹果的首款iPhone,这样的隔空致敬,预示着微信之父对于小程序将改善整个微信生态的一种态度。 就在这样的背景下,5月18日晚,第一个爆款小程序“匿名聊聊”突然出现在了朋友圈之中,一夜之间病毒式传播,上线短短5个小时,创造的1700万PV。 如果回溯朋友印象的经历,这款社交产品曾经不止一次发布过现象级的推广爆款,利用H5的分享页面一次次在朋友圈刷屏。偶尔的现象级产品可能还是运气,但持续不断的产出爆款内容,这背后便是魏志成和栗浩洋两人对于社交和人性的深度把握。 下面是朋友印象(“匿名聊聊”背后公司)创始人魏志成对于打造现象级产品和小程序的一些思考,略经钛媒体编辑: 关于现象级产品:能够缔造流行文化 现象级这个词语最初来源于足球领域,指个别球星的竞技表现达到一种后人难以超越的程度,所以在商业领域,一个产品或者一个营销能称得上现象级首先也是因为它给到大家了一种“后人难以复制超越”的普遍认识。 但是在互联网领域,大家对现象级这个词有一个普遍的误解,就是“爆红后销声匿迹”,实际上这是属于望文生义,这并不是现象级的本意。 比如,流行音乐里我们不会把唱老鼠爱大米杨臣刚称作现象级歌手,而周杰伦、鸟叔则可称为现象级歌手,因为他们做出第一个爆款后持续地有第二款第三款更精彩的东西出来,“现象级”不是凭运气撞到创作的想法,而是发掘出创新方法论后用量化方法保证产量。 在我眼中,一个互联网产品,尤其是社交产品,如果能创造出一种流行文化,那么文化是具有一定持续生命力的,比如Faceu的贴纸视频可以说是现象级的,我们会看到朋友圈持续的时不时会有人分享,而不只是在一段短期时间里,类似于Musical.ly、狼人杀、王者荣耀也是不错的例子,而脸萌就不算现象级。 想要打造“现象级”产品,就要实现爆红后用户的长期使用、长期传播,这样的产品才能够称得上是“现象级”。 “现象级”的产品需要足够惊人的爆发速度,在爆发后能够给用户带来实际的价值,最后这个价值能够长期的输出。社交产品如果能创造出流行文化,它显然会成为现象级产品,因为文化具有持续的生命力。 可以说,打造现象级产品,最核心就是依赖于产品背后灵魂人物的洞察力。 如果你的用户告诉你他想要什么,然后你去满足,这个不叫洞察力。洞察力是指你独立地去观察你的用户并解析他心理背后的诉求,或者你自己本身就是一个深度用户,那么你就可以像灵魂出窍一样地观察你自己本身,另外就是整个客观世界都可以成为你观察、解析的样本,综合各种信息渠道来源,去分析用户真正的诉求。 因为用户对于自己的真正诉求未必知道,然后你将洞察到的真相,转化成产品或服务,这样的东西才能够实现上述所说的强大而持续的传播力,和文化属性。 从微信的哲学,到小程序和AR 如果说微信的灵魂是张小龙的话,在微信的很多细节可以洞察到他对产品思想和哲学。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注重当下。 比如说朋友圈最近新增的只展示最近三天或者六个月的朋友圈功能,就是希望用户不要被历史包袱所束缚,你当下的个人状态、职业状态才是你现在最有意义的东西。 微信的本质其实就是用短消息的形式进行沟通的工具,每个强大的互联网产品都有一个元单位(unit),比如Twitter的元就是tweet,微信的核心元单位就是瞬时消息(instant message)。朋友圈作为微信的一个可以关闭的插件,虽然占据了人们把使用微信的60%~80%的时间,但它不是微信的本质。 总结来说,微信的本质就是通讯工具,atv,再抽象一点,就是有机会成为人和人之间的一个通用瞬时信息传输协议(universal instant message protocal),沟通协议。在互联网的时代里,微信的客观野心其实就是希望成为虚拟空间里的我们的调制解调器器官,我们的嘴巴眼睛和耳朵,成为人类的一部分。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