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阑夕 品牌——是销售者向购买者长期提供的一组特定的特点、利益和服务,这是现代营销学之父科斯特在《市场营销学》一书中对品牌的定义,而Logo标志则是连接销售者和购买者的重要桥梁。 近日,同城即时物流平台「达达」升级了其Logo和App,对于很多C端用户而言,尽管其从京东到家、不少B2C平台及众多商户处订购的商品大多都是由达达完成配送,但Logo的升级或许并不会引起他们太多的注意。 而对于物流行业而言,这意味着同城速递市场又多了一个颇为强劲的对手。 物流市场一直都是一个大蛋糕。根据国家发改委的数据,去年中国的社会物流总费用已经占到了GDP的14.9%。在资本市场上,中通、申通、圆通、韵达、顺丰相继上市,其中市值最低的申通其市值也达到了390亿人民币。 三通一达是依靠淘宝系订单崛起,主要是异地快递,而顺丰的核心竞争力则更是标准化的异地物流配送,尽管物流市场巨大,但这五家上市公司无疑都挤在同一条赛道上,且与电商相关的业务均是其业务的重要组成。 「物流是电商的下半身」,宅急送创始人陈平曾这样评价电商与物流企业之间的关系。 如果说电商为异地快递带来了红利,那么移动互联网则正在激发同城物流的价值。根据招银证券的数据,2017年2月,全国同城快递业务量达到为17.3亿件,增速高达94.1%,同城业务占快递物流行业的总比重则提升至24.8%。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同城物流的需求正在不断上升。知名咨询公司Frost&Sullivan的总裁Aroop Zutshi曾在一次分享会上表示,人类正处在超级城市化的趋势上,大概8-9年后,全球会有86.7%的人生活在大城市或城市郊区。但超大型城市并非意味着坏事,越是超大型城市,越容易发展处强大的城市交通和物流体系,创新也往往都诞生于人口密度较大、个体差异明显的超大型城市。 但相比于异地快递市场的热闹,快件量为异地快递1/3的同城速递市场目前还尚未出现上市公司,大量的同城订单仍然是有三通一达和顺丰承接,但即便是以服务和速度著称的顺丰在同城也很难完全实现同城当日达。 对于以周和天计算的电商购物者来说,这些耗费在中转环节上的「小时」无关痛痒,然而对于一名等待着当天签署合同的企业管理者、或是一名不小心把手机落在朋友家的白领来说,任何一分钟的延长和损耗,都无异于漫长的煎熬。 这样体验上的痛点也留给了达达们机会。 达达在今年3月上线了C端业务,宣布提供专人直送、15分钟上门取件、1小时送达的同城速递服务。而在此之前,闪送、人人快递等多家同城速递公司也先后获得主流资本关注。同城速递市场的竞争也正在变得激烈。 相较于传统的同城快递方式,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点对点同城速递可以实现小时级的物流体验,这对于习惯了追求快速物流体验的中国用户而言无疑具有极大吸引力。在2015年,京东和易迅就曾在北京地区的配送速度大战中一度将电商配送的频次提升到一日四送,这一系列的物流大战早已将用户对物流服务的期待拉到一个较高的高度。 在三通一达和顺丰的体系中,即便是同城物流也必须从A集货点到城市中心仓,再统一调拨分发到B集货点,由B集货点的配送员完成配送。这样中心化的体系保证了在大订单量的情况下实现整体效率的最优化处理,atv,但对于有同城速递需求的快件而言,却不得不和异地物流的快件一起多走不少流程和环节。 而以达达为代表的同城速递则是基于LBS位置下单,配送员接单上门,直接完成配送任务,通过这样点对点的方式,将配送速度放在了第一优先级。 但看上去很简单的点对点同城速递,却很难实现冷启动,这也是为什么同城速递公司在发展速度上要慢于三通一达和顺丰们的重要原因。城市范围在不断扩大,但用户需求却是极度离散,为了满足用户离散的需求,就需要有足够高密度的运力供给随时待命,这是一个极难实现的条件。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