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见硝烟四起,很快就会有补贴战、渠道战的好戏再次上演了。低成本的特质决定了随便一家有资本支撑的共享充电宝都可以做到大量铺设,而渠道垄断是非常难做到的,这种情况下想要脱颖而出,一家独大是不可能的,这场角逐注定没有胜者。 但是,别着急呀,在决出胜负之前,共享充电宝可能已经被新技术分分钟灭掉了。 三、共享充电宝的几个致命bug (1)便利性、安全性 面对还不够刚的需求,共享充电宝的用户体验就已经开始出现各种漏洞了。固定模式的共享充电宝,只能在指定地点使用,为了续电,用户丧失了移动的便利性。而移动模式的充电宝,由于网点铺设密度还不够,出现了跟公共自行车一样“归还难”的问题。 换句话说,像共享单车那样,随用随走,随停随放,才是真正便利的形式,而共享充电宝想达到这种境界,恐怕只有安装在共享单车上了吧。 另外一个便利性上的精彩bug是,根据操作设定,如果用户手机已经没电了,还叫人家如何扫码付费充电呢? 与全新充电宝价格相差无几的押金、跟着时间跑的租金、需要额外购买的数据线、强制安装软件带来的数据隐私、强制关注公众号的不情愿等等,对用户来说都是负面的冲击,更别提共享充电宝臭名昭著的“安全隐患”了。除了作为易燃易爆品存在着较低的危险系数,使用共享充电宝还存在数据安全的隐忧。此前央视315关于某些免费充电模式程序里暗藏着强行下载App和广告推荐的程序的报道还历历在目。虽然各企业都强调自身品牌不会在充电宝上插入不安全元素,但是又如何谨防他人利用充电宝装入危险元素,危害到用户的利益? (2)技术威胁 共享充电宝面临的最大风险,其实是技术革新。不论是手机行业的升级,atv直播,电池技术的提升,还是快充技术的发展,都会降低用户对充电宝的需求,充电宝硬件厂商和共享充电宝两个方面也都将受到影响。 快充、超级电容器、无限充电等,一旦相关技术取得突破得到普及,共享充电宝的覆灭几乎就是分分钟的事。而资本在赌的,也只是革新出现前的这几年时间。当然,共享充电宝们都聪明的打着“充电解决方案”而非“充电设备”的旗号,来电科技也在近期宣布与无线充电技术提供厂商“微鹅”达成合作,扩展无线充电设备产品线以期规避技术革新带来的冲击,可是,这终究是大势所趋,共享充电宝最终难逃一死。 四、冠上“共享”就能飞吗?共享充电宝能热多久? 事实上,早在2014年,深圳、北京等创业聚集地就已经出现了充电宝租赁企业,也就是说,在冠上“共享”之名之前,共享充电宝就已经存在了。只是当共享单车这个把整合线下闲散资源的共享经济概念用在租赁生意上的项目一夜成名之后,共享充电宝才跑来利用这个“风口”的节点。 真的是冠上“共享”就能飞了吗?共享充电宝投资热能持续多久?从共享经济“前辈”们的发展路径中,我们也许能知晓一二。 (1)在线短租 2011年,随着途家、爱日租、游天下、蚂蚁短租等短租平台的相继创建,中国在线短租行业正式兴起。经过四年的发展,有超过22家平台入局,在线短租在2015年迎来了融资高峰,11次融资共累计融资额近5亿美元。
2016年,投资有所放缓,共10家在线短租品牌获得不同轮次的融资,金额超过5亿元人民币,同时短租行业玩家开始进行整合。途家并购了蚂蚁短租、携程旅行网、去哪儿网旗下的公寓民宿业务,成为了国内短租市场的领头羊。而小猪短租在2016年底获得了D轮6500万美元的融资,成为途家最大的竞争者。这两家与杀入中国的Airbnb构成了在线短租市场的主体,而一些小玩家们则在逐渐边缘化甚至倒闭,例如2016年1月完成1200万Pre-A轮融资的沙发旅行就在近期关闭了App。 从2015年的爆发算起,两年的时间不到,在线短租的市场格局就基本确定下来。 (2)网约车 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不完全统计,以滴滴出行、叮叮约车、优步中国、神州专车等为代表的网约车平台2016年全年融资逾82.6亿美元。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
网约车的发展历程可以说为共享出行提供了一个样本,烧钱大战之后,是大佬合并的结局。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