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2017中国网络视频年度高峰论坛暨第二届中国网络视频学院奖——“金蜘蛛”奖项奖典礼,作者为爱奇艺销售副总裁陈潇,从综艺市场的角度剖析后爆款时代的理性与感性问题。 今天我很荣幸来到这里,我做的是一个面对产业内的一个交流。给我的一个主题希望我讲一些跟市场更贴合的一些观察和分享,时间不长,但是我希望作为业内从业者,从自己的一些理性思考出发和各位业内的老师们共同来分享和研究。 我们的综艺市场处于过剩阶段 我的题目今天说的是综艺市场后爆款时代的理性与感性。综艺在过去几年中是非常非常火热,是内容市场主流的分类。在后爆款时代,后爆款时代什么意思——随着2012年在中国好声音全民综艺,后面出现了非常多脍炙人口、影响相当多的观众生活的现象级的作品。 今天我们看作品的频繁度,它的数量以及它的穿透力在2016年-2017年来出现了放慢的节奏。2014-2016年是综艺的黄金年代。第一个是数量,大概有一百款左右的综艺产品,然后到了2016年大概有多少呢,大概有四百款,2017年有多少呢,这个数据还没有结束。所以很可能没有办法确切的知道,但是从不完全统计来看,数量的增长率依然不会低于25-30%,所以是一个非常惊人的产量。 大家来理性的算一下这个数,如果假设我们有五百到六百款式的综艺节目,平均365天,每天看一个新的综艺节目,这大概是什么样的,一个综艺节目季播12期,非季播52期,有多少用户时间消费?一个观众的时间是有限的,所以第一这是数量上给我们直观的条件,我们现在超出了观众和用户所能接受的时间。第二个从成本,这是一个粗略的统计,相对2014年来说有三倍左右的上升,主要的成本来自于生产要素上升,明星价格的上升,atv,还来自于相关产业链整个成本的上升。对2017年打了一个问号,2017年年底我们来研究它,我们再做一个分析的时候,会看到一个什么样的数据呢?我们认为第一数量的增长一定会放缓,第二成本的增加可能还不会放缓。因为有大量的数量推迟,生产要素不充足的情况下,在供给侧导致成本上升。后爆款时代综艺,我想说的第一个话题,不用非常精确的推断,我们综艺是过剩的。 播出端到底是什么样的状态,几个事,大家都知道。限韩,对真人秀的限制,对于模式引进,对于模式开发的一些限制,以及在国外市场,海外市场累计数十年成熟优秀的模式,被我们快速的引进再加工复制这个过程,导致并没有那么多已经成熟的作品给我们进行改变改造,或者二次挖掘,这是第一个。第二个一线卫视收视下行,并不是整体的收视率,是指综艺节目上面。新产生的综艺它的平均收视水平和两年前相比出现滑坡。最简单的道理,这么大的综艺量的情况下,观众关注度不像以前那么集中,即便投入增大,单体收视观众依然降低。同时大量的生产要素是重复使用的,明星,它带来的边际效应都是下降的,一线卫视的收视下行。爱奇艺切身经验来看,我们用户在消费综艺节目的时候,它的集中度是降低的,流量是堪忧的,很难再出现当年万人空巷在网上看同一个内容。这是播出端给我们几个现象。 变现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再说一个,我们讲到生产,讲到播出,还有一个最大的瓶颈,变现。从理性最后一个角度就是赚不回来钱——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我们确实是一个商业社会,不太会有人拨款来生产一个内容,所以必须要在商业上挣回来。综艺存在现行的问题,过度依赖广告这个模式,看一下综艺的一个项目的财务回报,超过90%可能来自于广告收入。就是一种变现模式。而综艺的广告收入这种模式已经有多少时间了呢?从有综艺节目开始基本上就是这个模式。我们也知道内容形态要发展,内容的制作要更加的和科技、和互动、和潮流相联,atv,但是商业模式一定是配套内容发生转变的,所以我们依然在用一个相对传统的商业模式,在运营这样大的一个内容体系的时候,它会出现一定不匹配的情况。第二个,在依赖广告模式的情况下,整体广告市场是下行的,但是你的成本是上升的,越来越无法支撑。从广告主的角度来说,我们说在产量大增的时候,又没有押宝那么准确的情况下,避险情绪非常重,所以会依赖一些有大明星、大制作、大平台的一些综艺。即便是满足我上述说的几个条件的时候,其实它的风险概率还是比之前要高。但依然这是一个趋势,但是这个趋势显然对于创作是不利的。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