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动画的OP、ED、插曲、角色歌、同人歌曲、V家为代表的各种网络原创曲目都有成熟的变现渠道,与整个二次元产业的结合也非常紧密,并且可以在日本权威的公信榜上和J-pop等流行音乐一较高下。 一家位于东京的日本音乐制作公司highkick entertainment制作部的从业人士就告诉数娱梦工厂:“在日本,动画制作委员会里通常有音乐公司,二次元歌手与流行歌手的新单曲都可能会去争取贴一部动画的片头片尾。而动画也会进行招标,每次都能收到很多歌手送上的完成度较高的demo,大家一般比较重视这种机会的,因为贴剧通常都能带动单曲的销量,再考唱片盈利。” 在最近两年,来找日本音乐公司合作,希望提高配乐质量的中国公司开始越来越多。尽管如此,但真正成交的还不多。主要是因为日本音乐的制作成本较高,超出了很多中国动画公司的预算。 一家日本音乐公司的工作人员告诉数娱梦工厂,其公司报价是,一首歌曲如果实录,报价200~250万日元,不实录也要100~150万日元,差不多是国内的3~4倍。 对比日本在动漫音乐的投入,数娱梦工厂从一些国内动画公司了解到的行情是:目前中国动画配乐平均投入在10万人民币左右。其中,主题曲根据艺人和制作人的知名度价格不等,从1万到10万不等。 “投入不够大主要还是能产生的回报有限,中国也不像日本音乐能够靠唱片盈利,等中国动画有了影视剧一样的流量与热度,动画公司才敢投入更多。”一家动画公司负责人表示。 二次元歌曲还无法随着动画的主流化走向大众,同样很难通过传统音乐的发行方式打破次元壁。 其实,音乐制作的成本相对于游戏、影视是很低的,结果导致市面上出现了大量同质化音乐。数娱梦工厂了解到,目前国内二次元音乐,每个月全网产量接近5万首,产能其实很大。然而质量良莠不齐,并且存在很多同质化问题,绝大部分都沉没在底部,几乎不会被听众听到。怎么才能让作品脱颖而出,需要靠宣传与发行的功底。 小旭音乐创始人卢小旭认为,音乐发行是一项非常专业的环节,而国内大部分二次元音乐人都还处于个人或三十人以内的工作室阶段,保证产量之外很难有精力和经验去兼顾发行的事情。而要解决这些问题,让二次元音乐走向主流,至少还需要5~8年的时间。 其实,与动画相结合的OP、ED确实在逐步走入更多粉丝视野,比如《狐妖小红娘》动画的热度带动了其OP2《梦回还》,这一OP视频在B站的播放量达到了102.9万,放在vocaloid china圈里,就是“传说曲”(播放量超过百万的曲目)的级别了,但仅靠歌曲本身却难以变现。 二次元音乐本身难以盈利,国内二次元音乐主要是靠歌曲带火艺人,再通过艺人的线下商演等方式收回成本,但这种状态的天花板却很低。也因此,二次元音乐产业正在摸索区别于传统音乐产业的发展模式,并且行业正趋向集中化和公司化。 在“幻音”的创始人夏目看来,国内目前算在二次元音乐范畴里的主要有几种类型:同人音乐、古风音乐和电子乐。 其中古风音乐是收入最高,生存状况最好的。在这个领域,以脱胎于知名古风音乐社团“墨明棋妙”的米漫传媒为代表,“把古风音乐十年的努力成果都集中在了一家公司里,当然发展得最好。” 电子乐则分为EDM和电子舞曲两种,其优势在于能和各种音乐元素融合,从而走向更大众市场。以洛天依为代表的vocaloid china圈里,producer们热衷的原创作品里,古风和电子乐几乎各占半壁江山。 电子乐还有一个很大的优势是降低了创作成本,它靠一台电脑,最多花几千块买一台节奏机就能完整录制一首质量不错的歌曲,不需要很高级的乐器和录音棚,所以很受独立创作人的青睐。 而同人音乐正在从早期的纯翻唱和与现成影视动画小说结合到逐渐加入原创要素。 像《说书先生》就是把古书上一个说书先生的故事带入整张专辑,开奖,这种企划正越来越多,并且卖出不错的销量。这也让近两年的同人展已经能专门开辟出专门的同人音乐专区。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