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网络直播呈现爆发式增长,上百家平台,超百亿规模,3亿多用户,上市公司和明星企业崛起,俨然成为产业和资本的盛宴。光环加持的背后,网络主播群体作为直播平台的核心资产,悄然已达数百万量级,在热点事件频出,大众舆论分化,监管从严的环境下何去何从,引发社会多方的热议和关注。 腾讯研究院联合龙珠直播平台对全国4500多位主播进行问卷调查,试图用数据揭开主播群体的面纱,从职业真相、收入真相、价值真相、平台真相和技术真相等多个维度,探寻2017网络主播的真相与未来。 主播画像:“年轻草根群体” “百播大战”下,直播行业“低门槛、低风险、回报高、名气高”等流传的特点,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主播。据公开数据估计,映客、斗鱼、YY、龙珠等几大头部主播平台上,累计参与的主播规模已超过350万,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5年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量相当,甚至超过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的两倍。庞大的主播参与规模,将“主播”推上了风口浪尖。 那么,到底哪些人构成了现在的主播大军呢?据本次调研数据显示,目前的主播呈现出年轻化、草根化和中等学历化等主要特点。简而言之,“年轻草根群体”是目前主播大军的主力群体。 主播呈现年轻态,出生于1990-2000(18-27岁)的主播人群占比达82%。性别比例上,泛娱乐主播呈现女性占优,游戏直播呈现男性占优。 草根和中等学历主播风靡。从地域分布来看,一线城市主播仅一成,超过八成聚集于二线及以下城市和农村地区,其中三四线城市和农村地区的主播占比一半。从学历上看,处于高中、大专和初中学历的人群占比近80%。
这一现状与直播行业的特性密切相关。作为分享经济在国内浪潮的典型缩影之一,直播给这一群体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台,只要有一技之长或者是自己的特色,无论身处何处都可以得到展现自我的机会,获得收入甚至成名。与传统职业相比,主播这一新兴职业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对学历、地域等一些硬性条件的要求,“全民直播”风潮已来。 职业真相:娱乐与创业走向两极 尽管全民直播风潮已来,但在“怎样做”和“为什么做”等问题上,主播内部呈现明显的分化,形成了一类是以娱乐社交为目的兼职主播,我们称之为自娱型主播;一类是以创业增收为主要目的全职主播,我们称之为创业型主播。 娱乐型和创业型主播的四大分化 对于这两类主播,主要在以下四大方面存在区隔。
第一,工作状态差异:全职VS 兼职。 对于全职和兼职这两种不同的主播工作形态,直播平台并没有明确的界定,更多的是从主播自身认知层面确定。 根据本次调研数据显示,目前主播依旧以兼职的自娱型主播为主,全职的创业型主播依旧是少数派,占比约为7:3,一直为全职主播的占比仅为20%。其中,兼职主播中学生占比最高,约39%,而在以前做过兼职、现在全职的主播大多为自由职业者,占比约为48%。 第二,从业目的差异:创业增收VS娱乐社交。 从本次调研数据来看,创业型主播中接近半数的人将主播视作创业/工作(49%),这成为其从业最重要的原因,而多交朋友、增加收入分别占比44%和31%;而自娱型主播的首要两个从业原因是多交朋友(47%)和好奇尝试(43%)。 由此可以看出,对于创业型主播而言,为了创业增收的目的从事直播,目标明确。而自娱型主播的情况有所不同,更多出于娱乐和社交的需求,收入和工作并非首要因素。
据本次调研数据显示,在月直播收入水平在5万元以上的主播中,创业型主播的占比接近65%。同时,在收入比直播前增长2倍以上的主播中,创业型主播占比同样高达56%,整体表现较为亮眼。 第三,组织形态差异:有签约 VS少签约。 创业型主播和自娱型主播,在签约情况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对于创业型主播,高达25%的比例选择通过与直播平台、第三方经济公司/工会或其他组织签约,实现专业化的个人包装和直播内容生产。其中,签约直播平台成为创业型主播的首选,约占比18%。而自娱型主播则仅有10%的会选择签约,其余90%都是以个体的直播形式走个性化的道路。
第四,职业规划差异:全职VS兼职。 创业型主播和自娱型主播,在未来的主播发展方向上,也存在着三条岔路口。 首先,从事全职的主播工作。是74%创业型主播的首选,也有将近30%的自娱型主播看好前景,选择从兼职向全职转换。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