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战略投资,英特尔不仅成为最大股东,获得了董事席位,还通过一系列战略合作协议保证这家大数据公司与自己配合,优化和调整其大数据分析软件来帮助英特尔在公司市场将潜在竞争者拒之千里之外。 在2014年大数据软件兴起的大背景下,企业需要更多的处理能力来挖掘海量数据信息,英特尔为了维护自己在企业服务器市场的主导地位,以高价入股大数据应用行业的龙头,应该算是心甘情愿。同时,英特尔所支付的高价凸显出战略投资人和财务投资人在投资动机和投资风格上的差异。 那么,为什么英特尔没有直接收购这家大数据公司呢?也许大家还记得,2017年1月底,思科就在APPDynamics上市前夜,宣布以37亿美元收购了这家按上市定价计算估值原本都不到20亿美元的应用性能管理平台。 坊间传闻,英特尔花了近半年时间考虑到底投资还是收购Cloudera公司。英特尔最终决定投资入股而不是收购这家创业公司,是因为收购成为子公司可能会疏远甲骨文和IBM等一些较大的也提供数据管理软件的合作伙伴,而作为投资方入股则少了这样的担忧。 在Cloudera公司方面,刚刚宣布完成前一轮融资,自然也不缺钱,又考虑到英特尔的战略需求,所以相当于处在卖方市场的优越地位,在最终谈判中向这家巨头要个两倍的价格也就能够理解了。 高估值的喜怒哀乐 该公司的上市让早期投资者自然赚得盆满钵满。上市前仍拥有Cloudera公司16.3%股份的Accel Partners在2008年以每股39美分的价格投资了这家公司,这家VC和上市前仍持有12.5%股份的另一家早期投资人Greylock Partners在英特尔高价入股的时候已经套现了部分股权。即便没有套现,以Cloudera公司上市的收盘价来看也收益巨大。 与这些早期投资者一起提前套现的公司高管和员工自然也是受益颇丰。当然,早期投资人和公司员工股权流动性问题需要公司的支持和配合(例如:豁免公司对股权转让的限制要求),有兴趣的读者参见简法帮在《》等文章中的分析。 Cloudera公司在招股书明确披露: 2014年4月,在F1系列优先股融资的同时,公司同意就英特尔提出的要约收购公司股份计划豁免了公司规定的一些相关转股限制,并针对股份收购事宜的管理提供了协助。2014年5月,英特尔启动了要约收购,从特定的公司股东权益方(包括Accel,Greylock Partners,简法帮注:二者为公司的A轮和B轮投资人)手中收购公司股份,有资格参与要约收购的卖方范围很广,其中包括员工在内。譬如,公司的董事和高管奥尔森先生以及公司高管Frankola先生也与其他卖方一起在收购过程中向英特尔出售了股份。 最终,直播,英特尔以每股大约30.92美元的价格总共要约收购了3.71亿美元的股份,加上公司以每股30.92美元的价格向英特尔发行的3.71亿美元的F1系列优先股,英特尔总投资额达到7.42亿美元。 认真看过简法帮前面文章的读者可能会明白笔者加粗上边这段话的原因。英特尔7.42亿美元的投资中有一半是公司发行的F1系列优先股,另外一半则是从公司早期投资人(A系列和B系列优先股)和员工及高管(通常是普通股)手中购买的股票。而熟悉风险投资的人应该知道,公司上市之前在后序列的优先股(F1系列优先股)的价格比普通股甚至在前序列的优先股(A系列和B系列优先股)的价格要高,因为在后投资的价格(估值)和投资人(股东)的权利保护也更高更大,但是英特尔投资通过两种方式取得股权的价格却是同样的,不论公司方有没有将员工和高管出售的普通股和早期投资人的优先股转换为F1系列优先股,足以看出公司帮助公司的早期投资人和员工以同等价格套现的“慷慨仗义”,当然也能看出英特尔作为战略投资人的“不计代价”。 此时套现的高管和员工当然是英明神武,不仅因为提前套现,尤其是考虑到三年后IPO价格还不及出手价格的一半。没有提前套现或根本无法套现的员工就很尴尬或者伤心了,尤其是那些在英特尔投资之后拿到激励股权的员工。 尽管我们曾在激励股权定价的中介绍过,员工激励股权的价格往往并不像投资人同期的投资价格那么高,但公司融资取得的过高的估值必然会逼高员工激励股权的价格,如果员工取得股权的价格过高,股权激励就成了一纸空文,甚至让支付过行权价格和税费的股权激励对象(员工)骑虎难下。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