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体育用品企业的产品同质化严重,进口产品的势能根基稳固,大众服装品牌又徘徊环伺,在整个行业的僵局中,“转身”困难成为全行业的焦虑。 其中探路者曾经这样制定其2016年的经营计划目标:2016年公司力争实现营业收入不低于45亿元,其中多品牌业务力争实现营业收入不低于18亿元,净利润预期同比降低至2.3亿元;旅行服务业务力争实现营业收入不低于27亿元,整体旅行板块亏损不超过0.1亿元;总体2016年公司力争实现净利润2亿元。 但尴尬的是,atv,在前不久公布的2016年财报中,探路者实现营业收入28.78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约24.42%。从各板块业绩来看,2016年户外用品板块收入17.05亿元,旅行服务板块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1.73亿元,均没有达到预期增长,尤其是旅行服务板块,仅实现了目标值的一半不到。 对于去年的失利,探路者方面称,总体净利润达成情况低于计划预期,主要是受国内零售消费整体低迷、户外行业竞争持续加剧、公司库存降解工作导致销售折扣降低、公司对用户服务职能投入增加、旅行服务业务升级转型、体育业务初建及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的确,眼下虽然探路者业务在积极进行扩展,但其光鲜亮丽的外表下却是净利润不断下滑的事实。旅行服务和体育板块的布局耗费了大量资源,要和户外用品板块产生协同作用还需更长的时间和金钱准备。 客观上看,探路者的处境实际也反映了众多中国服装品牌在经历红利期后,面临企业战略转型、行业重新洗牌的种种现实问题。 “断崖”前的十余年红利 探路者开辟户外用品征途,是从其创始人盛发强在某展会上花5000元购得某帐篷专利开始的,而此前一直跑印刷业务的他从未接触过户外用品行业。 在此前没有任何资源积累的情况下,猛然间扎进一个全然陌生的行业,盛发强面临的难度可想而知。盛发强自称,最早生产出来的1000顶帐篷“百分之百积压”。 销售的转机出现在2001年,盛发强找到在四川从事体育用品销售的胡师雄,由后者在四川独家代理销售前者生产的户外用品。在当时的条件下,盛发强是没有和胡师雄谈判的条件的,双方只是一种简单的买卖关系,胡师雄相当于是盛发强的一级批发商,盛发强甚至于只能“先货后款”。 胡师雄终究没有令盛发强失望,他利用自己丰富的销售网络,迅速将探路者的户外用品在四川打开局面。此后,探路者在四川的销售状况持续攀升,胡师雄在所有代理商中的业绩也是始终名列前茅。身为福建人的胡师雄后来又陆续介绍了一些福建老乡,加入到探路者的代理商阵营中来。 就这样,探路者的征途开始了。同时,当时的市场环境对其来说也可谓是“适逢其会”。 一直以来,国内的户外用品高端市场被一些国际品牌占据,当然,这些国际品牌在资本、营销及产品设计上有着独特的优势,它们在高端市场的地位很难被撼动。在这样的情况下,探路者选择了中高端的定位。华泰证券曾分析,探路者中档定位更迎合未来最大的轻专户外需求,也是公司最有优势的市场。其2012年的净利润增幅达58.9%。 作为国内户外用品业上市第一股,探路者从2009年挂牌上市到如今,营业收入从不足3亿元增长到超过38亿元,实力有目共睹。 但自2015年以来,大量知名运动品牌如阿迪达斯、李宁、安踏等纷纷涉足户外用品这一细分领域,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其净利润的接连下降也已经成为常态;同时还承受来自户外用品销售增速降低,以及旅行服务净利贡献亏损的双重压力。在这种情况下,探路者也开始进行改革升级。 盛发强曾表示,若以2011年为分水岭,在2011年之前,探路者就是开发产品、建立渠道、强化品牌、融资扩张,走的是一条创业、快速扩张之路。2011年之后,探路者一直在进行变革和转型。
1999年1月1日,探路者在北京香山脚下的一排平房中成立
2009年探路者开始使用走向国际化的全新标识与终端形象店,标志探路者二次创业的蓄势待发 体育产业的“乐视生态”? 转型之后的探路者更像简化版的乐视,试图打造一个围绕户外、旅行、体育三大业务版块展开的生态圈。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