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媒体注:“小米创业7年,没想到这场仗这么大,这么长,这么痛苦”。小米联合创始人、副总裁刘德5月13日在混沌研习社课堂上,这样总结着小米的成长。 2017年4月,是小米成立7周年。在这七年里,小米成功的模式的独一也是任何企业都无法替代。但对于一直致力于创建小米的创始人之一,刘德的一席话里,将这几年小米的收获与困惑都传递出来。 八个收获 他总结过小米的这7年,到底得到了什么? 第一个收获是团队。用他的话来说,“那时候我们每天工作12小时,每周上六天班。这些平均20几岁的年轻人,一仗一仗打下来,增长了很多经验、教训,得到了自我提升和成长。我们锻炼了一支强有力的能打硬仗的队伍,这是我们第一个收获”。 第二个收获是品牌热度。在过去的十年甚至二十年里,中国TOC科技领域,小米所收获的品牌热度,在刘德看来是极为值得骄傲的。 第三个收获是活跃用户。刘德称小米打造了一批精准的用户群,这些用户是17-35岁的理工男。随着米家产品出现,这个年龄到了45岁,但是最经典的用户还是在29岁-39岁之间这一段。 小米打造了两亿的活跃用户,用户群的年龄阶段在上升。而保持这些用户活跃度更是极为重要。 在他看来,活跃用户跟传统用户最大的不同是:活跃用户等于他们都坐在你家的客厅里,你出什么产品,他就会看到,获取用户成本很低;而传统的用户等于散落在大街上,获取用户成本是很高的。 第四个收获是电商平台。正如刘德所言,世界上的电商,没有哪一款不是烧钱烧出来的。而小米没有烧钱的原因是在于小米手机只在小米电商平台上发售,因此这款产品拉动了一个副产品叫电商。 2015年的米粉节,小米网同时动员了2000万人上线买东西。今年的米粉节,同时有5000人在线买东西,“这是一个非常高效的电商”。他认为,小米电商可能是世界上少有的靠产品的拉动力带出来的电商。这就解释了小米后来开始做生态链,并要求生态链的产品都要做那些自带流量的产品。 这个世界上渠道跟产品永远是在博弈的,他用这句话总结了产品和渠道的关系。 第五个收获是供应链。刘德认为,一家公司流水过了一百亿以上的时候,一定要把供应链理顺了,而小米生态链做硬件产品成本控制比较好。他举个例子称,由于硬件是非常考验供应链的,美国有一个做风火轮的团队,成批买小米的移动电源,拆了它用电芯,因为便宜。 第六个收获是资本。一个企业高速增长的时候,少不了资本的助推。“所以小米过去的几年里,我们所有给投资方的承诺,都做到了。换句话说我们帮助这些大佬们挣到了钱,所以我们做生态链的时候,这些大佬相信我们,愿意投资给我们”,刘德说。 他详细说到,一家公司在高速增长的过程中,只要能拿钱解决的问题,要迅速拿钱解决。任何一个公司手里面现金多都不是好现象,因为中国股市不健康。 对比之下,美国股市很有趣,有些大公司一发财报,专业人士一看现金很多,股市马上就掉。中国人很奇怪,这么多钱怎么会掉呢?因为投资人认为你拿那么多钱,但是无作为。 第七个收获是信誉。他表示,小米不管是在银行体系、资本体系还是用户端,都有非常好的信誉。 第八个就是方法论。创业这么多年,积累了大量如何做公司、如何做产品的方法论。这就是刘德认为在小米干了几年下来,真正拿到手有价值东西就是这些。 是否增长太快? 刘德称,做公司有两点很重要。一方面要知道自己优势,另一方面要想象未来。如果两个圈没有交集,要迅速改变。如果两个圈有交集,要把交集的部分迅速放大开,这可能是未来。 在回顾小米的收获之后,刘德同样反思作为一个创业公司,小米是否成长的速度过快?因为在外界看来,一家公司增长太快了,不是什么好现象。 但刘德清楚的表明:互联网公司的速度,跟传统公司确实有差异的。 他把传统的公司比作一棵松树,需要用30年、50年的时间慢慢地长大,一百年长成一棵参天大树。但松树往往会在枝繁叶茂的时候轰然倒下。今天的摩托罗拉和诺基亚的手机业务就是这样,即使大家都不知道问题出现在哪儿,轰然倒下,救都没得救。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