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篇《全年出货量暴跌36%之后,小米能否避开死亡螺旋?》的文章在网上热传,作者提出了一个尖锐的产业问题:当一个公司试图用低价来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时,就会陷入到不断压缩成本,产品越做越差的死亡螺旋之中,黑莓手机的坠落就是力证,而如今小米也有重蹈覆辙的危险。 黑莓的死亡螺旋会不会再次出现在国产手机身上?中国手机巨头如何远离死亡螺旋?这些问题的提出和解决,对中国智能手机厂商来说,都是不可回避的问题。 为什么死亡螺旋会在手机领域频现? 上图就是前文说过的42章经所著文章中,黑莓盛极而衰前的营收和利润曲线图,直播,用原作者的话来说,这是任何一个职业经理人梦寐以求的一个业绩曲线,但黑莓的坠落的拐点正是出现在业绩最好的时候。为了维系市场份额,在产品创新乏力、市场竞争力下降的前提下,从2011年起黑莓采取了压缩成本来保证利润的措施,这使得黑莓的研发成本被大幅削减,元器件成本也是不断压缩,最终进入了产品越来越烂、价格越来越低的死亡螺旋,虽然不能把黑莓衰退的原因简单都归结为采取了用低价保销量和份额,但低价策略无疑是助推黑莓快速跌落的重要因素。 历史总是有惊人的相似,如今可能陷入死亡螺旋的变成了小米手机业务。据IDC数据显示,小米在2016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市场份额暴跌36%,有重蹈黑莓覆辙的危险。 死亡螺旋为什么会在手机领域频现?有一个原因是手机始终处于快速迭代之中,由功能机到智能机、由3G向4G过度,都发生得异常迅猛,原来份额占有的手机厂商由于库存和市场份额优势,本能地拒绝剧烈变革的发生,甚至想阻碍变革的进程,这就会促使决策者在危机来临之际习惯性地选择简单、粗暴、有效的低价策略,结果短时期内是可以提振销量,但却埋下了被覆灭的祸根;另一方面,是随着供求关系的变化,在智能手机供给极大丰富之后,消费者对创新、体验和价格有更苛刻的要求,在产品升级换代初期,价格因素总是格外被看重,这也让一些手机厂商对于低价策略非常依赖。这导致了他们会在某种程度上不太重视技术和专利积累,也会把产业链掌控显得过于简单,但事实证明,当他们除了低价就没有其它好牌可出的时候,就很容易走上靠超低价竞争的死亡螺旋之路。除了黑莓,联想、HTC的手机业务在近几年快速衰落时,都伴生着库存产品超低价倾销的情况。 高市值或者高估值压力,也是死亡螺旋频现在手机行业的另一个重要原因,用销量数据证明自身的能力的诉求,让决策者明知是饮鸩止渴,但却欲罢不能。 无论是当年的黑莓还是诺基亚,还是现在的小米,在危机出现之前都是被媒体盛赞的对象,这在某种程度上绑架了决策者,是对他们对眼前的销量压力过于在意,低价行销对于品牌和品质的伤害,却是持久而漫长的。 小米的互联网模式为何在手机领域失效? 我认为在中国智能手机发展的历史上,小米和雷军都是值得钦佩和肯定的,小米手机的出现,直播,大大推进了中国智能手机的普及,小米的互联网营销也有很多可取之处,小米提出利用互联网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善于听取用户的意见来作为改进产品的重要依据,至今都依然是正确有效,MIUI更是大大推进了安卓的易用化和本地化。但我认为小米出货量暴跌的原因,是没有意识到做智能手机是一个环环相扣的系统工程,互联网模式取代不了专利积累、技术创新和品控,整天提一些高大上的口号,但没办法通过产品和服务落在实处,一切归零。 互联网模式的精华可以被其他厂商学习和复制,但别人在技术专利积累和渠道建设上的优势,并不是小米能够快速学到的。小米手机有个很大的问题,就是超低价战略之下,没办法形成一个更健康、可持续的价值生态链,小米做在做手机之余,陆续做过路由器、插线板、空气净化器等众多周边产品,但这些小米生态衍生产品,除了价格便宜,在产品品质和设计上常常被购买者吐槽,现在提起小米的产品,人们不约而同的印象就是廉价品的代名词,而不是雷军希望给用户留下的质优价廉印象。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