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小时候我常常想,是上北大好呢还是清华好呢?最后发现是自己想太多;现在又有新机会来了,我真的长大了,那是去谷歌好呢还是去IBM好呢?又或者阿里巴巴腾讯啥的也不错啊!咋去呢?此时, Rob Go(NextView风险投资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告诉我:打电话啊!不打通绝不放弃,我就是这样找到工作哒!打电话?这,真的能行吗?我们搬好小板凳,听听Rob Go的故事。 在事业初期,我总是想着,要怎样才能在一家创业公司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那要怎样找到合适的公司呢?怎样得到有用的消息?怎么判断时机是否正确,又怎么知道我想去的岗位正好缺人呢?”之前找工作的时候,我常常为这些问题头疼。直到某天,我看到一个有关找工作的新建议,为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建议如下: 把你感兴趣的公司全写下来,然后一个一个打电话过去主动推销自己。 在这之前,我在学业和职业生涯中所做的决定,大多数都是有十拿九稳的把握的。不是因为我不喜欢冒险,而是因为在走每一步之前,我都会衡量风险利弊,选择其中成功概率比较大的那个。 而这个新建议截然不同。要是我真的给30家公司主动打电话推销自己,最后我很可能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但是,我也会在这个过程中碰壁无数次。 因为每打一个电话,我就要承担一次失败的风险。 事实上,我还真成功了,找到了工作。就算在今天,我依旧是“高失败战略”的忠实信徒——尤其是在创业公司初步发展的背景之下。 成功矩阵 对同一个问题,往往有多种解决方法,只是成功概率不一样罢了。我们不妨用一个二阶矩阵来分析一下。纵轴表示策略在任意一次实施时成功的几率,横轴则表示在不同时间段重复实施该策略时能够成功的几率大小。这样便产生了四个分区。
左下角区域内的策略,可以直接排除。不管怎么说,位于这个区域的策略成功系数实在太小。要想尝试,就要做好必败的准备。 左上角为危险区。在此处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个策略用一次两次,或许收效很好,但要是用多了,便会适得其反。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吸毒、醉驾。有些例子是不甚明显的,比如你用不正当手段完成一笔交易、获得融资或者取消别人的候选资格。在一个多向游戏里,你不能光盯着某个方面的产出成果看。所以,这块区域内的策略,你也应该排除。 右上角这块区域里的策略,是大部分人倾向于选择的。谁都喜欢这样的策略——每次实施都能有很高的成功率,就算是一直重复实施,成功率依旧能够保持较高。 这也是我们一直以来接受的训练。学校里,要想达到目标,我们就要一点点、慢慢地进步。要掌握一门乐器或是某项运动,就要随着时间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通常来讲,在这个过程的每一次训练,都不是徒劳无效的。 问题是:人人都想选择处于右上角区域的策略 举例而言,大部分公司都想引进那些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或斯坦福大学的年轻技术人才。问题就出在这里:Facebook、Google和Uber公司都是这么想的!想和这些公司玩一样的游戏,你不受伤谁受伤?你要做的,是从其他角度出发,或者去找到大部分公司都没发现的人才。 换句话说,要是你想和别人用一样的策略,还想要胜出,那么只有两种可能——实力更强或者运气更好。 位于右下角的策略产出颇丰,很是吸引人——但是竞争力较小 大部分人不知道怎么找到这些策略,也没啥勇气去用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实施这些策略。但是,真正找到策略并实施的人会收获满满——时间越长越是如此。 高失败战略,用起来! 我对此有亲身经历。推销自己的邮件让我找到了工作,并且,当中一封邮件到了一家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手中,而这名首席执行官,之后成了我所设立基金的投资人,同时,也成了我的合伙投资人。而在我所就职的第一家创业公司,公司经理之后成为了NextView的创始人之一。 在找第一份工作的过程中,“高失败战略”让我失败多次,但是它也让我开始迎接生活中诸多美好事物的到来。我也发现,很多有价值却少有人实践的创业建议其实也符合“高失败战略”的规则。比如说: 与顾客交流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